次日早朝,金銮殿。
陈砚青以萧彻失踪为由弹劾范离,言称他就是临安城某恶势力身后的保护伞,请求朝廷彻查。
范离不慌不忙跨出臣班:“臣也有本上奏。
景帝当即准奏。
范离自袖中取出一卷文书,双手奉上,朗声道:“臣本微末之身,蒙陛下圣恩,得授官职,忝列朝堂。自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未敢有分毫懈怠。然朝中有奸佞作乱,毁我纲纪——佥都御史萧彻,竟盗用兵甲利刃,私通外寇,资敌养患!更暗结兵部蛀虫,内外勾结,朋比为奸,其罪当诛!臣已将其所犯罪行,悉数录于此册。”
语毕,满殿哗然。
陈砚青、张实固等人刚要反驳,范离又拿出一本小册:“此乃萧彻亲笔所书画押确认的认罪供状!其上白纸黑字,将其如何勾结兵部蛀虫,如何利用虚报损耗之机,如何将国之利器秘密转运,又如何资敌牟利的累累罪行,一桩桩、一件件,皆供认不讳,呈陛下明鉴!”
景帝接过太监递上册子,只略略扫了两眼,当廷震怒,即刻命刑部、大理寺、监察院三法司联合会审,并由宰相谢真亲自全程督办,务必将此案查个水落石出,绝不姑息。
整个临安官场风声鹤唳。萧彻虽已下狱,但其背后势力盘根错节,此案所涉之广、牵连之深,远超众人想象。
谢真在督办整个案子,展现出铁腕手段,顶住了来自各方的压力甚至求情,雷厉风行。三司衙门火速运作,赵万源坐镇刑部,大理寺卿李治,监察御史贺长州分头提审萧彻所供官员。当日兵部,工部,督察院四十余名官员被停职审查,其中不乏三品以上的朝中重臣。临安城往日与萧家走动的大小官员人人自危,纷纷上下打点运作,尽量与此事撇清干系。
……………………
临安城里又现出了冬日暖阳。
周家商号门口排着长队,罐头,方便面,这两样东西都成了抢手货。五粮液更是一坛难求。至于白糖,价格稍高,一般百姓家吃不起。
第二期报纸的发行已近尾声,但仍需排队购买,很多年轻的仕子混在买报纸的队伍里,购买《万物至理》,国子监虽然将此书列为禁书,但不影响仕子们私下传阅与研习。肖国才没经范离准许,一口气印了两万册,随报纸发行。
大相国寺门前广场上,矗立着一尊形制奇特的火炉,约半人高,通体由生铁打成,形如收腰大桶。炉腹中空,下设拱门,掏取炉灰,炉壁被炭火煨成温暖的暗红色,热气四溢。
一名忠诚之盾的汉子,一边将百姓们畏之如虎的鬼炭添入炉中,一边向围观烤火的百姓介绍炉子的好处。
火炉旁边立一块告示牌,上面写着鬼炭的使用注意事项,和炉子的正确使用方法。
最引人注目的,是炉顶接出的那一长截铁皮烟囱,笔直刺向天空。
天空中一只迅鹰,如一道铁灰色的闪电,倏然掠过烟囱拖出的那缕浓烟,向皇宫的方向飞去,发出一声尖锐的唳鸣。
景帝贴身侍卫于世基闻声抬头,伸出手臂。迅鹰飞速俯冲,扑棱两下落在其上。
于世基小心取下缚在鹰爪上的一截竹管,直奔御书房,将竹管呈于景帝。
景帝从竹管中取出一个纸卷,展平,随即眉头大皱,双手不自觉的垂下,抬头望天,半晌才缓缓吐出一口气来:“传谢真,瑞王爷,邱子泰,贺长州还有范离,来御书房。”
……………………
驸马府中,范离正在教刘朵制作表格。
刘朵口中报出一连串的数字:“售五粮液五千七百六十九坛,得银八十六万五千三百五十两,成本七万六千两:罐头四十六万罐,得银九万二千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