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寻眼看范离笑容和煦,没有丝毫做作,又想起他那做《平阳赋》时的风采,加上这两天他听到关于眼前这位青年的传闻,那《青玉案》,那《水调歌头》,还有很多青楼里传唱的诗词,都是眼前之人所作,心中豁然明朗,这才是真正的经世之才,能够交到如此人物当真是三生有幸,念及至此,露出灿烂笑容,向范离抱拳道:“我可就真喊范兄了!”
范离揉了揉耳朵:“叫范兄感觉咋这别扭呢?来,叫范哥!”
许多年以后,范寻在回忆录中写道:谁也不曾想到,我们兄弟二人,就这样鬼使神差的凑到了一起。
……………………
鸿胪寺一间厅堂里,南楚使团正在开会,讨论下一步交流事宜。
御史大夫崔明,背着手来回踱着步子,面带忧色。
老宰相宋大生神色萎靡不振,那天他在摘星楼里看十盘棋谱看了一个晚上,次日清晨才跌跌撞撞回来,去时夕阳满身,归时晨露未曦。整夜滴水粒米未进,魂魄如被抽离,只余一具空荡躯壳。到现在满脑子还是那惊世十局。
大学士苏文瑾拿着报纸看得津津有味。
驸马柳长风脸上还有好几道抓痕,正在望着房梁。
崔明缓缓开口:“诸位大人,总得说句话罢。我们已到临安数日,汉国那位范少卿已来催问多次,先比什么、后比什么,总需拿出个章程,不能一直空耗下去。”
等了一会,几人还是没吱声,崔明开始点名:“柳驸马,随您来的那些乐师和舞姬们技艺精湛,南楚的《霓裳羽衣舞》更是冠绝天下,不如先从礼乐开始切磋?”
柳长风看了崔明一眼,叹了口气:“那晚宴会你又不是没在,那一曲《半壶纱》,还有公主那一舞,你又不是没看到。咱们南楚的乐师实在没有必胜的把握,我们千里迢迢来交流,这第一炮总要打响,若是刚一开始就落了下风,我南楚颜面何存?此事还需从长计议。”说着,他下意识摸了摸脸上的抓痕。
苏文瑾放下报纸,慢条斯理道:“柳驸马所言极是。各位不妨看看这篇文章……”他将手中报纸展于众人面前,指尖点向《少年汉国说》标题,“此文华美壮阔,丝毫不逊于《平阳赋》。另外,我在青……”他险些说出“青楼”,急忙改口,“我偶然听到几首诗词,皆出自那位范驸马之手。若比文章辞赋,我南楚纵有麒麟子,也未必能占上风,反可能被其牵着鼻子走。难呀,难呀!”说罢又拿起报纸,品读《白蛇传》。
崔明无奈的摇了摇头,长叹一口气,将目光转向老宰相宋大生,缓缓开口:“老相国,您乃我南楚棋圣,与汉国郭安良齐名,这棋道上的较量,放眼两国,怕是无人能出您之右。只要您能在棋局上胜了郭安良,定能一扫我等此前的颓势,即便再不济也能打个平手,不至于让我南楚颜面扫地。您看如何?”
厅内安静下来。
宋大生缓缓抬头,眼神恍惚。良久,他叹了口气,声音沙哑:“若在三日前,我必即刻去找他手谈。但那已是过去。”
他顿了顿,轻轻摇头:“我刚从摘星楼回来,看了那十局棋……那棋,穷尽变化,已不似人间之棋。与之相比,老夫往日所弈,不过是……是村童垒石,稚子画沙,徒具其形啊!”
厅内众人都愣住了。
正在这时,范寻走进厅内,一脸兴奋,他与范离聊了一个上午,从经世济民的方略谈到格物致知的妙趣,范离说话风趣幽默,总能用最浅显的例子讲透深奥的道理,让他茅塞顿开!
从驸马府出来他只觉胸中郁结尽数散去,仿佛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崔明见范寻进来,像是抓到了救命稻草,忙问:“范状元,你来得正好。依你之见,我们与汉国的交流,先比什么为好?”
范寻心中暗忖,如比诗词歌赋,范离代表汉国出马,楚国真的是一点胜算都没有,他沉吟半晌,口中缓缓吐出两个字:“算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