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两位皇子(2 / 2)

“好!”景帝点了点头,对太监道:“你代我执笔。”

那太监拿来纸笔,站在几案旁,垂首低眉,手腕悬停于纸上,静待景帝发话。

景帝想了想,缓缓道:“朕登基二十余春秋,顺天安民可感上苍。惜年事渐高,于国事,心力憔悴,苦不堪言,亦念皇家良嗣俊才辈出,皇长子刘直,俊秀笃学,颖才具备。事国事,甚恭;事父母,甚孝;事手足,甚亲;事子侄,甚端;事臣仆,甚威。大有乃父之风范。今册封皇长子刘直为监国,代朕执掌朝政,以固朝纲。”

执笔太监写完,景帝看了看,让人加盖了帝印,交于刘直。

刘直大喜过望,本以为还要有一番朝堂之争,没想到这么容易就坐上监国之位。再三叩谢景帝后欢喜而去。

刘直前脚刚出门,太监报,二皇子刘哲来为陛下请安。

景帝道:“让他进来!”

刘哲与刘直均是萧皇后所生,但性格却与刘直极为不同,长相上与景帝倒极为相似,刘哲步态从容,走到近前,给景帝跪礼道:“哲儿给父王请安。”

景帝从龙榻上坐起来道:“起来吧,坐下与为父说话。”

刘哲却未起身,跪行两步,扑至榻前,双目含泪道:“才几日不见,父皇怎的这般模样?”

景帝摆摆手道:“我不碍事,偶感风寒,休息几天便好,只是这几日我不在,朝廷可有什么大事?”

刘哲道:“父皇几日未上朝,却毋须担凡,现如今三件大事已经解决,一为黄河水患数十万灾民赈灾粮草,及后续安置银两,目前三十万担粮草已经陆续到达临安,我未让粮草耽搁,灾情紧急,随到随发。”

景帝满意的点点头。示意二皇子刘哲起身坐下。

刘哲起身,移过一方软塌坐在景帝身边道:“现如今黄河水患,波及两郡,河堤整治及是重中之重,孩儿已着人传令,从南方各郡抽调工匠,过几日便会在都城集合,由工部孙正道统一安排,负责对河堤修缮加固,另外我已号召汉国官员及商家富户捐献善款,不日就能筹足修堤与灾民安置费用。只是孩儿认为有一事不妥。”

景帝再次满意的点点头道:“何事不妥,哲儿但说无妨。”

刘哲道:“北晋流民大量涌入我北方,兵部张实固,极力镇压驱赶,手段残暴。孩儿认为极为不妥。“

景帝似是来了精神,坐直身子,注视着刘哲道:“那依皇儿之见呢?”

刘哲略作思索,沉吟道:“我国北方地广人稀,宁州与鹿鸣虽只有两郡,但大小却如有南方十郡相加,在册百姓却只有六十万左右,大量土地闲置,北晋流民此来,无非是为找一合适之地,安身活命,我想请父皇颁布政令,一是停止对流民的镇压。二是除在册田亩外,凡新开荒土地,俱归垦荒人所有。别外凡开荒过一顷者,经官府验收,登记造册后,开荒者即为我大汉国子民,受大汉律令保护。三是我命人颁布政令,两年内免去鹿鸣与宁州两地各种赋税。”

“好,好,好!”一连说了三个好字,景帝面露笑容道:“此事着你一应去办。”

“孩儿定然不会辜负父皇。”刘哲认真点头,续而又道:“据驿丞报,南晋国使团十日后抵达临安。”

景帝笑看着刘哲问道:“南晋使团为何而来?”

刘哲道:“我分析,南晋使团此来,一是南晋国主驾崩,南方又与楚国交战,派使团前来探明我国态度。二是,我听说北晋国公主陈渔,先去晋国和亲,后流落到我大汉,使团此行是来要人。三是我听闻,阿果妹妹也到了汉国,现在剑阁之中,南晋此来恐怕与阿果妹妹也有关系。只是此间诸多细节,孩儿还不甚明了,请父皇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