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迅速展开。白天是残酷的体能、射击和战术训练,“磐石”小组的精英们亲自上阵,用李诺提供的先进方法和严苛标准操练着这批种子。晚上,则是在临时搭建的帐篷里,学习文化知识和战术理论,由陈雪和其他几个识字的技术员负责讲解。
李诺也没闲着,他利用投影设备,在夜晚给“利刃”小队播放一些经过处理的、展示现代特种作战技巧和经典战例的无声影像资料(去掉了所有文字和语音解说,只保留画面),用最直观的方式冲击着这些战士的传统认知,开阔他们的眼界。
整个根据地,仿佛一台加注了高品质燃料的机器,在李诺带来的新技术、新理念的驱动下,开始以前所未有的效率运转和提升。
几天后,第一批武器优化套件和专用弹药生产完毕。“利刃”小队的队员们拿到了经过“魔改”的汉阳造。换上新的撞针和复进簧,故障率大大降低;枪管经过内壁研磨,加上那个简单却有效的可调标尺瞄具,射击精度有了肉眼可见的提升!再配上那批弹道更稳定的专用弹,百米射击的散布范围缩小了将近一半!
战士们抱着焕然一新的“老伙计”,爱不释手,训练热情更加高涨!
看到初步成果,老周和王团长信心大增,对李诺的能力和合作前景更加看好。
然而,就在李诺准备着手下一步,比如尝试利用本地材料小规模生产硝化棉(发射药基础)或者搞点更实用的单兵装备(如多功能工兵锹、携行具等)时,陈雪带着一份刚刚截获并破译的密电,脸色凝重地找到了他。
“李顾问,你看这个。”陈雪将电文递给李诺,“这是从敌人一个新的通讯频率截获的,用的是完全不同的密码本,级别很高。”
李诺接过电文,上面只有简短的一句话:
“‘工匠’已就位。‘材料’清单确认。‘铸造’即将开始。”
工匠?材料?铸造?
李诺反复咀嚼着这几个词,一股寒意顺着脊椎爬了上来。这不像军事指令,更像是……某种技术项目的代号?!
难道,“毒刺”背后的组织,在被远程扫描拦截后,改变了策略?他们不再急于强攻或渗透,而是打算……也利用技术手段,来针对他和列车?
“工匠”指的是技术专家?“材料”是指所需的资源?“铸造”……是要打造某种专门用来对付他的武器或者设备吗?
李诺猛地抬头,看向车窗外正在热火朝天训练的“利刃”小队,心中警铃大作。
合作深化,实力提升,固然可喜。
但敌人,也从未停下脚步!而且,他们的手段,似乎更加难以预料了!
一场技术对技术,跨越时代的暗战,似乎正悄然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