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笑了笑,看来,以后这种“回馈”行动,得多搞点。
他注意到,在人群外围,陈雪正拿着本子,快速地记录着什么,时而抬头看看灯光,时而低头写写画画。他接通了与陈雪的专用通讯频道(一个小型无线耳麦,利用列车能量维持)。
“在记录什么?”李诺的声音直接在陈雪耳中响起。
陈雪吓了一跳,随即反应过来,低声道:“记录光强分布,村民的活动模式,还有…他们的反应。这些都是宝贵的社会学和工程学数据。我在想,如果以后在其他解放区推广电力,这些经验或许能用上。”
李诺暗暗点头,陈雪果然是个有心人,眼光看得很远。
“有什么发现?”
“光强足够,但分布不够均匀,边缘区域还是偏暗。村民的活动高度依赖光源,如果能增加一些散射或者辅助光源会更好。另外,我发现老人和小孩对强光需要适应过程…”陈雪一条条说着自己的观察。
李诺认真听着,不时提出一些改进建议,比如加装灯罩改善光线分布,设置不同亮度的照明区域等等。
两人就这么隔着空间,通过无线耳麦,进行着关于“如何更好地为人民点亮一盏灯”的技术讨论。
就在这时,一阵略显突兀、却充满乡土气息的唢呐声,突然从村子深处响了起来!
紧接着,锣鼓家伙也叮叮咣咣地敲打起来!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村里的老吹鼓手,带着几个后生,竟然把过年才舍得拿出来用的家伙事儿都搬出来了!正在那亮堂堂的灯光下,卖力地吹打起来!
苍凉又欢快的唢呐声,配合着激昂的锣鼓,瞬间将节日般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好!”
“来一段!”
“扭起来!”
人群沸腾了!几个大姑娘小媳妇不好意思上前,半大的小子们却已经按捺不住,跟着锣鼓点就扭起了秧歌!虽然动作笨拙,却充满了蓬勃的朝气!
就连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也忍不住跟着节奏跺着脚,脸上笑开了花。
黑暗、恐惧、贫困…仿佛都被这嘹亮的唢呐和明亮的灯光暂时驱散了。这一刻,只有欢乐,只有希望,只有对新生活的无限憧憬。
张建国看得心痒难耐,把枪往战友手里一塞,也冲进人群,跟着瞎比划起来,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王团长和高参谋相视一笑,没有阻止。让战士们和乡亲们放松一下,也好。
李诺在车内,听着那穿透力极强的唢呐声,看着屏幕上那载歌载舞、如同过节般欢腾的景象,嘴角不由自主地向上扬起。
他忽然觉得,穿越到这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或许…也并不全是坏事。
至少,他能亲眼见证,并亲身参与,光明是如何一寸寸地,驱散这片土地上沉重的黑暗。
欢呼吧,雀跃吧。
这只是个开始。
他看向能量读数,在稳定地热输入和那微乎其微的“正向情感反馈”加持下,已经悄然攀升到了【22%】。
是时候,考虑点亮更多的地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