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困局(1 / 2)

返回磐石堡的路途,萧璟一路沉默。风雪似乎比来时更猛烈了些,扑打在脸上,冰冷刺骨,却远不及他心中的寒意。那份被强行掐断调查的谕令,像一根毒刺,深深扎在他的心头。

他带回了赵擎的口供,带回了蟠龙玄铁令和李元培的线索,也带回了手臂上尚未完全愈合的伤口和满腹的疑云。然而,这一切在踏入磐石堡城门的那一刻,仿佛都失去了意义。他像一头被强行拖回笼中的困兽,所有的挣扎与探索,在绝对的权力面前,都显得徒劳无功。

没有盛大的迎接,只有苏婉和林风在城门处等候。看到萧璟安然归来,两人明显松了口气,但看到他阴沉的脸色和手臂的包扎,心又沉了下去。

“殿下,陛下已知晓黑石口之事,让您回来后,先去……回禀。”苏婉斟酌着用词,语气小心。

萧璟扯了扯嘴角,露出一抹没什么温度的弧度:“回禀?是去请罪吧。” 他不等苏婉再说什么,径直下马,将缰绳扔给亲兵,大步朝着帝王营帐走去。

营帐内,药味似乎淡了一些,但那股无形的威压却更加浓重。萧琰依旧靠坐在榻上,手中拿着一卷书,听到通报,他缓缓抬起头,目光落在走进来的萧璟身上,尤其是在他包扎的手臂处停留了一瞬。

“臣弟,参见皇兄。”萧璟依礼参拜,声音平稳,听不出情绪。

“起来吧。”萧琰放下书卷,声音听不出喜怒,“黑石口之事,朕已知晓。你辛苦了,伤势如何?”

“谢皇兄关怀,皮肉小伤,已无大碍。”萧璟站起身,垂眸而立。

“无事便好。”萧琰语气平淡,“边关险地,以后若非必要,不必再亲身涉险。查案之事,自有相关衙门负责。”

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就将萧璟的冒险和取得的线索全盘否定,并划定了界限。

萧璟袖中的手微微握紧,他抬起头,直视萧琰:“皇兄,黑石口之事绝非偶然。赵擎已招供,背后牵扯兵部郎中李元培,以及那枚蟠龙玄铁令!此案关乎边境安危,朝廷根基,岂能……”

“朕知道。”萧琰打断了他,目光沉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李元培已被秘密控制,相关线索,朕已命人接手追查。此事牵连甚广,需谨慎处置,不宜大张旗鼓,以免打草惊蛇,引发朝局动荡。”

他顿了顿,看着萧璟那双因急切而显得格外明亮的眼睛,语气放缓,却带着更深沉的意味:“阿璟,你年轻气盛,锐意进取是好事,但为君……为上位者,当知权衡,懂取舍。有些事,急不得。”

又是这番说教!又是这种将他排除在外的“权衡”与“取舍”!

萧璟只觉得一股血气直冲头顶,他几乎要控制不住地质问:那我的冒险算什么?我差点葬身冰隙、命丧毒箭又算什么?只是为了换来一句“年轻气盛”的评价和一句“急不得”的安抚吗?

但他终究还是忍住了。他知道,在此刻的萧琰面前,任何激烈的言辞都只会被视为不成熟和挑衅。

他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翻腾的情绪,声音变得有些干涩:“……皇兄教训的是,是臣弟……考虑不周。”

看到他这副隐忍顺从的模样,萧琰眸色微深,心中并无多少快意,反而掠过一丝难以言喻的烦躁。他宁愿萧璟像以前那样,带着刺与他争辩,也好过现在这样,将所有的情绪都深深埋藏,只留下一个冰冷顺从的躯壳。

“你的功劳,朕记在心里。”萧琰移开目光,语气恢复了平淡,“北境已暂定,朕伤势未愈,不便长途跋涉。不日,你便代朕先行返京,主持朝局,稳定人心。”

返京?!

萧璟猛地抬头,眼中闪过一丝难以置信。在这个时候,让他独自返京?去面对那些虎视眈眈的勋贵宗室,去应对那些针对他的流言蜚语?这究竟是信任,还是……另一种形式的放逐与考验?

“皇兄,京中局势复杂,臣弟恐难当此重任。不如等皇兄伤愈,一同返京……”萧璟试图推拒。

“正因局势复杂,才需你先行一步。”萧琰的语气不容置疑,带着一种近乎冷酷的决断,“你是朕的亲弟,大周的亲王,由你坐镇京城,足以震慑宵小。况且……有些流言,也需你亲自回去,才能平息。”

他最后一句话意有所指,目光再次落在萧璟身上,带着审视。

萧璟明白了。让他回去,一方面是确实需要人坐镇,另一方面,也是要他去直面那些“拥兵自重”的流言,用自己的行动去澄清,去证明。这既是责任,也是枷锁。

他没有再争辩。他知道,在萧琰决定的事情面前,他的意见无足轻重。

“……臣弟,领旨。”他躬身,声音低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