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满摆摆手,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这个你别愁,妈来想办法。”
这些东西在这个时代不容易置办,在后世真不算什么,手机平台上什么被子没有,只是要特意去找适合这个年代的。
接着,母女俩又转战杂货店和粮店。
新家的厨房更是空空如也。铁锅、锅铲、菜刀、砧板、水瓢、碗筷、暖水瓶……一件件购置齐全。
油盐酱醋这些调料也买了个基本款,粮食没买,明天春芽上班的时候从家里带些过来。
院子里那口井真是帮了大忙,省去了挑水的麻烦。
但陈小满还是坚持买了个大水缸放在厨房灶台边,“存点水总是方便的,万一井绳坏了或者什么的,也不抓瞎。”
母女俩忙忙碌碌,擦灰扫地,摆放家具,归置物品,直忙到日头偏西。
看着窗明几净、初具规模的家,虽然简单,却处处透着温馨踏实。
“呀!光顾着忙,差点忘了时间!”春芽一拍额头,“我得去接秋穗放学了。”
陈小满也看看天色:“是了,我也得赶紧去汽车站,看还能不能赶上末班车,你接了秋穗就回村,别告诉她房子是你的。”
“行!妈,放心吧,都收拾得差不多了。”春芽连忙道。
母女俩锁好院门,在巷口分了手。
春芽朝着县中学走去,陈小满则赶往车站,一路上心里还在盘算着春芽的房子里还差什么。
接到秋穗,她刚好放学在供销社门口等她,“大姐,你今天没上班?”
春芽想起母亲的叮嘱,脸颊有些微红,“没……没去哪,就是办了点儿事,回家再说。”
她从来没有骗过人,现在冷不丁的要对妹妹说谎,心里还挺忐忑不安的。
秋穗放学要比春芽早些,姐妹俩回到村里时,炊烟袅袅,正是晚饭时分。
路边聊天的建安媳妇和金花婶子和她们打招呼,“春芽,秋穗,上班回来了!”
春芽也只是笑笑的打了声招呼,并不多言。
等她们一走,金花婶子就往她们走过的方向啐了一口痰,“神气啥呀!不下蛋的母鸡,还不是没人要。”
建安媳妇也同样撇了撇嘴,“还不知道这工作是怎么来得呢?就是有正式工作也是家里的老黄牛,一大家子靠着她养,
晚上,陈小满特意叮嘱春芽:“春芽,这买房的事,眼下就咱娘俩知道,连你弟妹们都先别说,不是信不过他们,孩子小,嘴上没个把门的,容易说漏嘴。对外,有人问起,你就说房子是租的,一个月五块钱。”
春芽郑重地点头:“妈,我明白的。”
她深知母亲的顾虑。上林村里大多乡亲淳朴热忱,但总有那么几户,眼睛专盯着别人家锅里的饭。
当初她离婚回村,没少人在背后嚼舌根,看她笑话。
后来母亲给她弄了份城里的工作,那些酸溜溜的话更是没停过,什么“寡妇门前是非多”、“一个离婚女人抛头露面”等。
要不是王支书和村干部明事理,时常维护着,还不知要生出多少是非。
(其实是陈小满舍得送礼,手机平台上那种清仓大甩卖的布料,百来块钱的够让她送好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