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我在上海有个女儿 > 第8章 雏鹰展翼,风雨催熟

第8章 雏鹰展翼,风雨催熟(2 / 2)

这些原本离她很遥远的、属于成人世界的复杂命题,此刻因为与至亲之人的命运紧密相连,而变得无比具体和真切。她那张一直用来列学习计划和绘画构思的草稿纸边缘,开始出现一些零散的、与她年龄不甚相符的思考笔记:

“如果……有更完善的法律,妈妈当年是不是就不会被欺负,爸爸也不会那么难?”

“如果……社会对妈妈那样独自带孩子的女人有更多帮助,她是不是就不会累出病?”

“如果……医生能更早发现妈妈的病,是不是就不用做手术了?”

“爸爸的公司,要是能有个既懂规则又公平的环境,是不是就不会被那些外国大公司和坏人逼得这么难?”

一个个问号,像一颗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她年轻的心海中激起层层思考的涟漪。她发现自己对绘画的热爱依旧炽热,但那色彩斑斓的世界,似乎无法完全解答她此刻心中这些沉甸甸的、关乎现实与正义的疑问。

几天后,苏晨出院回家休养。虽然身体依旧虚弱,需要长时间的调养,但回到熟悉的环境,精神明显好了许多。当她看到被女儿收拾得干净整洁的家,看到阳台上那几盆重新焕发生机的绿萝,看到晓梦笨拙却努力地为她端上温热的水和饭菜时,她的眼眶湿润了。她拉着晓梦的手,久久说不出话来,只是用力地握着,眼中充满了欣慰、心疼,以及一种看到生命传承与成长的巨大感动。

肖霄看着女儿悄然间发生的转变,看着她眼中那份褪去些许稚气、多了几分沉稳与担当的光芒,心中亦是百感交集。家庭的磨难,像一场突如其来的风雨,摧折了枝叶,却也催熟了果实。

在一个周末的午后,阳光难得地慷慨,透过玻璃窗,在客厅地板上投下大片明亮的光斑。苏晨靠在沙发上盖着薄毯休息,肖霄在处理一些公司文件,晓梦则坐在一旁,没有像往常一样立刻扎进题海,而是翻看着一份《中学生数理化》杂志,但目光却有些游离。

她抬起头,看着阳光下父母的身影——母亲虽然病弱,但眼神平和坚韧;父亲虽然疲惫,但脊梁依旧挺直。她忽然开口,声音不大,却清晰地回荡在安静的客厅里:

“爸爸,妈妈……我……我以后,想学法律。”

肖霄和苏晨同时抬起头,有些惊讶地看向女儿。这个决定,似乎有些突然。

晓梦迎着父母的目光,眼神清澈而坚定,她组织着语言,试图表达自己这些日子以来纷乱的思绪:“我……我喜欢画画,我会一直画下去。但是……但是我觉得,画画可能……可能没办法直接帮助到像妈妈当年那样无助的人,也没办法阻止像陈国平那样的坏人……我看了很多新闻,也想了很久。我觉得,这个社会,需要规则,需要公平,需要有人去维护像爸爸妈妈这样努力生活、却可能被欺负的好人的权利。所以……我想学法律。我想用法律,去保护我想保护的人,去让这个世界,能更……讲道理一些。”

她的话语还带着少女的稚嫩,甚至有些理想化,但那份源自对父母深切的爱与同情、进而萌生出的对社会公义的责任感,却如此真实而动人。

肖霄和苏晨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巨大的震动和一种难以言喻的欣慰。他们知道,他们的女儿,在这场家庭的风雨洗礼中,真的长大了。她不再仅仅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她的目光开始投向更广阔的社会,她的心中,开始装下对他人命运的关切。

肖霄放下手中的文件,走到女儿身边,伸出手,像小时候那样,轻轻摸了摸她的头,声音有些沙哑,却充满了力量:“好,晓梦。无论你选择哪条路,只要是你认真思考后决定的,爸爸和妈妈都支持你。学法很好,维护公平正义,是个了不起的理想。”

苏晨也微笑着,苍白的脸上泛着光,她轻声说:“我们的晓梦,真的长大了。”

窗外的阳光,温暖地笼罩着这一家三口。疾病的阴霾尚未完全散去,事业的挑战依然存在,高考的压力依旧悬在头顶。但在这个冬日午后,一种新的希望和力量,正从这个历经磨难的家庭中悄然滋生、勃发。雏鹰的翅膀在风雨中变得硬朗,开始尝试着,去勾勒自己未来那片更高、更远、也更有担当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