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我在上海有个女儿 > 第28章 背着孩子的母亲

第28章 背着孩子的母亲(2 / 2)

拿着来之不易的一块钱,苏晨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了。她特意绕路去买了半斤鸡蛋,打算给晓梦蒸蛋羹补充营养。

然而好景不长。几天后,老太太的儿子从外地回来,看见家里有个带孩子的帮佣,当即表示反对:妈,现在什么年代了还请帮佣?让人知道了影响多不好!再说她还带着个孩子,万一出点什么事,咱们担待得起吗?

就这样,苏晨失去了这份工作。

接下来的日子里,苏晨什么活都接:给服装厂钉扣子、糊纸盒、剥毛豆、洗工服...只要是能带着孩子做的工作,不管多累多脏,她都做。有时候为了多挣几分钱,她甚至会接夜活,在昏暗的灯光下缝纫到深夜。

晓梦似乎知道母亲的艰辛,变得越来越乖。她可以安静地在母亲背上待很长时间,只有饿了或者不舒服时才会哭闹。苏晨在工作间隙给女儿喂奶时,常常看着小家伙明亮的眼睛,忍不住落下泪来:对不起宝宝,妈妈让你受苦了。

一个阴雨绵绵的下午,苏晨接到一份急活——给一家宾馆洗床单。工作量很大,但报酬可观,洗完后还能得到一顿免费的晚饭。苏晨毫不犹豫地接下了。

宾馆的后院里,苏晨蹲在水池边,用力搓洗着厚重的床单。雨水打湿了她的头发和衣服,但手上的活不能停。晓梦被塑料布简单遮盖着,待在旁边的推车里,不时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

宝宝再等等,妈妈马上就干完了。苏晨回头对女儿笑笑,继续用力搓洗。

突然,晓梦大哭起来。苏晨急忙擦擦手,过去查看。原来是塑料布漏雨,孩子的衣服被打湿了。苏晨心疼地抱起女儿,却发现自己的手因为长时间泡在水里而红肿粗糙,甚至不小心刮到了晓梦娇嫩的皮肤。

对不起,对不起,苏晨连声道歉,泪水混合着雨水滑落,妈妈不是故意的。

就在这时,宾馆的后门打开,一个穿着体面的中年女人走出来。看到眼前的景象,她愣了一下:这么大的雨,怎么还带着孩子在外面干活?

苏晨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浑身湿透,怀中的晓梦还在哭闹。她不知道该说什么,只能低着头,像是做错了事的孩子。

女人叹了口气:进来吧,让孩子暖和暖和。

苏晨犹豫了一下,还是跟着女人进了宾馆的后厨。温暖的气息扑面而来,让她冻僵的手指微微发痛。女人倒了杯热水给她,又找来一条干毛巾给晓梦擦干。

年轻轻的,怎么落到这步田地?女人问道,语气里没有指责,只有关切。

苏晨的防线在这一刻彻底崩溃。她断断续续地讲述了自己的故事:与肖霄的爱情、意外的怀孕、家人的反对、独自生产的艰难,以及现在必须自食其力的决心。她没有抱怨,只是平静地叙述,仿佛在说别人的故事。

女人静静地听着,最后叹了口气:我也是个母亲,理解你的不容易。这样吧,我认识一家托儿所的阿姨,她们接收临时托养的孩子,收费不高。你可以把孩子送去那里,安心找工作。

苏晨的眼睛亮了起来,但随即又黯淡下去:谢谢您,可是...我付不起托儿费。

那这样,女人想了想,我帮你问问,看能不能让你在托儿所帮忙抵一部分费用。你会照顾孩子,这本身就是技能。

希望再一次在苏晨心中燃起。她连声道谢,抱着已经停止哭闹的晓梦,感觉前方的路似乎明亮了一些。

雨停了,苏晨背着晓梦走出宾馆。夜空中有几颗星星顽强地穿透云层,闪烁着微弱却坚定的光芒。苏晨抬头看着星空,轻轻对背上的女儿说:晓梦你看,天总会放晴的。妈妈一定会找到办法,让我们过上好日子。

晓梦似乎听懂了,发出咕咕的声音作为回应。苏晨笑了笑,脚步更加坚定地向前走去。

回到家中,苏母看到浑身湿透的女儿和外孙女,心疼得直掉眼泪:你这是何苦呢?妈这里还有点积蓄,够咱们撑一段时间的。

苏晨摇摇头,一边换下湿衣服一边说:妈,我不能永远依赖您。我要靠自己养活晓梦,让她知道她的妈妈是个坚强的人。

那晚,苏梦罕见地睡得很熟,而苏晨却失眠了。她看着女儿熟睡的小脸,想起白天那个宾馆女人说的话。你会照顾孩子,这本身就是技能。这句话点醒了她。

第二天,苏晨就开始行动。她先是找到那个女人介绍的托儿所,果然对方同意让她以工代费。虽然每天要在托儿所工作四小时才能抵扣晓梦的托管费,但这样她就有时间去做其他工作了。

很快,苏晨在街道生产组找到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糊纸盒。这项工作计件付酬,多劳多得,而且时间相对自由。她每天上午把晓梦送到托儿所,自己去生产组干活;下午接回晓梦后,再做些缝纫零活。

生活依然艰辛,但总算有了规律和希望。最让苏晨欣慰的是,晓梦在托儿所表现得很好,不仅很少哭闹,还学会了和其他孩子互动。每次看到女儿朝着自己伸出小手,咿咿呀呀地叫的时候,苏晨就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了。

一个周末的下午,苏晨抱着晓梦在院子里晒太阳。林小雅来看她,带来一个好消息:晨晨,我听说街道工厂需要一个会记账的,你高中毕业,数学又好,要不要去试试?

苏晨的心跳突然加速。街道工厂是集体单位,虽然比不上国营工厂,但比临时工稳定多了,还有可能转正。

可是我...我的情况...苏晨有些犹豫。

别想那么多,林小雅鼓励道,你先去试试再说。听说负责招工的是个大姐,人挺好的。

周一一大早,苏晨特意穿上最整洁的衣服,把晓梦托付给母亲,鼓起勇气来到街道工厂。招工办公室外已经排了十几个人,大都是年轻人。苏晨紧张地攥着衣角,感觉自己与这里格格不入。

轮到苏晨时,她深吸一口气走进办公室。桌后坐着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妇女,看起来严肃但不算刻薄。

姓名?年龄?文化程度?妇女头也不抬地问。

苏晨,二十一岁,高中毕业。苏晨轻声回答。

妇女抬起头,打量了一下苏晨:有孩子了?

苏晨的心沉了下去,但还是老实回答:有个女儿,五个月大。

妇女点点头,出乎意料地没有继续追问,而是说:我们这里需要一个会记账的,还要帮忙做些杂事。工作不轻松,但表现好的话有可能转正。你愿意干吗?

苏晨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愿意!我当然愿意!

不过,妇女话锋一转,你得自己解决孩子的问题。我们这儿不是托儿所,不能带孩子上班。

我明白!我已经找到托儿所了,孩子有人照顾!苏晨急忙保证。

妇女的脸上露出一丝微笑:那好,明天来上班吧。一个月二十八块钱,试用期三个月。

二十八块!这几乎是苏晨做零工一个月的收入总和。她强忍着激动,连声道谢后几乎是跑着回家的。

妈!我找到工作了!街道工厂!一个月二十八块钱!一进门,苏晨就迫不及待地分享这个好消息。

苏母惊喜交加,抱着外孙女连连说:太好了!太好了!我就知道我的晨晨有出息!

那天晚上,苏晨抱着晓梦,久久不能入睡。她看着窗外的月光,轻声对女儿说:晓梦,妈妈找到工作了。虽然钱不多,但是个开始。你要相信,妈妈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晓梦在梦中动了动小嘴,仿佛在微笑。苏晨亲了亲女儿的额头,眼中闪烁着泪光,但那不再是绝望的泪水,而是希望的泪水。

生活的艰难不会就此结束,但苏晨知道,只要不放弃,总有一天她会用自己的双手为晓梦撑起一片天空。而这片天空下,她会等着肖霄归来,等着他们一家团聚的那一天。

月光如水,静静地洒在这对母女身上,温柔而坚定,如同母亲的爱,永远不会因生活的磨难而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