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说媒(2 / 2)

能人容易遭嫉,尤其对于凤池这样的借说媒捞钱的能人。是以,凤池的名声在乡间不怎么好。但是,凤池的说媒那是没得说,基本上八九不离十。这点,无论是谁,都不能不承认。这也正是三大脚们气愤的地方,于是,只有加倍的败坏他的名声,心头才能好受一些。

儿子连说几个都不成,郭修谋把目光转向了外村,一个晚上,他拎着两斤果子推开了姚村凤池的家门。凤池的名声不太好,手长,是以,找他说媒的人不多。看到一脸笑意的郭修谋,凤池的眉毛一挑,就知道自己来菜了。

面对苗家庄的保长,凤池还是表现了应有的尊重,他没有像往常一样,提出先借两个钱买猪秧子,而是忙不迭地让坐,又倒了一杯茶放到郭修谋跟前,一副谦恭的样子让郭修谋很是满意。

人说媒人嘴巴会说,死的都能说活,其实,眼皮子也挺活,否则这碗饭哪那么好吃的。郭修谋心中这样想着,说出的话却是,这么晚了,打搅三弟实在不好意思,接着把来意说给了凤池听。

凤池当然知晓郭修谋的来意,更知道他那个挑剔的儿子郭五大年初一那天,把隔壁邻居二毛的头给开了瓢。当初,站在二毛的立场,他极力撺掇二毛的爹娘去郭五家找,最不济也得弄一篮子鸡蛋给二毛补补,哪能白便宜了打人的家伙。凤池还知道郭五百般挑剔,说了十几门亲事,一个没看中,这也是凤池不敢轻言借钱买猪秧子的主要原因。

凤池边听,脑子边划拉着合适的人选,按理,郭家相当于中上人家,女方也应不能差太多,有了这个条件限制,短时间可不是那么好找的。凤池没敢大包大揽,谨慎地表达了尽心的意愿,看在两包果子的份上,凤池答应尽快踅摸,尽快回话。

郭修谋笑笑,最好麦前能定了。

凤池有些为难,说大哥你这是煎我呢,说媒哪有立马叠桥的事,麦收前,还有几天啊,西南风一刮,一天比一天黄,我的场还没按呢,这个我可不敢答应你。

话说到这个份上,郭修谋就没有耽搁的必要了,他指指拎来的果子,四孩从临城带来的,你尝尝,说完又摸出两个铜板,往凤池跟前一推,弄碗茶喝,说着站起身,告辞出了门。

凤池把郭修谋送到门外,郭修谋拱拱手,有情后补,留步留步。凤池等到郭修谋的背影消失在黑暗中才回了屋。看着桌上的东西,凤池不由笑了,都说郭修谋精明,今天倒是蛮大方的。

第三天,凤池上门,脸喜得跟屁泚的样。郭修谋一看,就知道有门。于是就热情地把凤池请到堂屋坐了,又让女人沏了好茶。有人说郭修谋看人下菜,一般人去他家,甭说让喝茶,就是连坐也不让,有头有脸的去他家,那是有烟有茶还有笑脸。如今,凤池受到了郭修谋的热情款待,不能不说凤池在他心中的分量。

那天,郭修谋让女人炒了两个菜,拼上咸菜酱豆,和凤池喝到太阳偏西。凤池好酒,却喝不多,喝着喝着话就稠了,古往今来,三纲五常,似乎没有他不知道的。郭修谋表面上兴致盎然,内心却腻歪的很,可是,有求于他,又不得不装作洗耳恭听的样子。

女方是小河村的,小郭五两岁,年方十七,家底殷实,父亲是个木匠,方圆几十里都有名气。凤池到最后才把实底透露给郭修谋,看对方若有所思的表情,他又说,女方家说了,嫁妆保证顶呱呱,你想,木匠家么,陪送差不了,再说,三木匠可有几十亩地呢,算是个小财主。

一个年岁有一个年岁的心思,眼看着身边好几个一块玩的伙伴都当爹了,郭五的脑子就突然开窍了。再说,冬天的被窝里确实也需要有个暖脚的人。他曾问过大满,娶媳妇和没娶媳妇有什么两样,大满当时没直接回答他,而是说你以后就知道了。郭五为这话很不开心,嘁,我以后就知道,那是当然,现在不是没娶么,知道了还问你。

八九岁的时候,有一次郭五看到一条狗趴在另一条狗身上,身子一动一动的,就问父亲那是什么。谁知道父亲二话没说给了他一个歪脖。郭五委屈地质问父亲,打我干嘛。父亲愠怒地说,小孩子,不该问的不问。

春天,村街上经常有狗在干着不该问的事。有调皮捣蛋的大孩子就拿了磨辊,从两条狗中间穿过,把狗抬起来。被抬起来的狗嗷嗷叫着,叫声凄厉瘆人,但就是无法把两条狗分开。那时候的郭五不懂,两条狗怎么能连那么结实呢。郭五不敢问别人,更不敢问自己,偷偷问小伙伴,小伙伴和他一样,也是不懂。

长到十二三岁,念过几天书,郭五知道了那是狗在串秧子,只有串秧子了,狗才能下小狗。可是,那时候的郭五已经知道害羞了,遇到那种情况,他不好意思肆无忌惮地看了,只好红着脸走开。同时,他也知道了一个名词:发情。

小河村的三木匠,郭五默念了十遍都不止。他决定亲自看看给他说下的女人到底长什么样子。若是没去过济南府两回,郭五断不会有如此的胆量。所谓出息,只有出去了才能出息,否则窝在村子里一辈子也不会有出息。就是两次济南府之行锻炼了郭五的胆量,让他不再像以前对于陌生的东西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恐惧和忌惮。此时的小河村在郭五眼里真的只是小河村,一条小河边的村子而已,没什么大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