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重的装备让他行动不便,但冰凉的海水包裹住他时,一种奇异的熟悉感涌上心头。
他朝着下方那一片幽暗潜去。
越往下,光线越暗,水压越大,耳朵开始嗡嗡作响。
他不断做着耳压平衡。终于,一个巨大的、模糊的黑影逐渐在下方浮现出来。
那景象,让他瞬间忘记了呼吸,忘记了水压,忘记了所有的一切!
一艘巨大的古代木制帆船,静静地侧卧在海底。
岁月和海流侵蚀了它的船壳,覆盖了厚厚的泥沙和海生物,但整体的轮廓依然清晰可见。
折断的巨大桅杆斜插在泥沙中,如同巨兽的骸骨。
散落的船板、缆绳(已腐朽)、以及…密密麻麻、各种形状的凝结物,散落在沉船周围和船舱内部。
他游近一些,用手轻轻拂去一个凝结物表面的淤泥和海藻,
那是一个摞在一起的瓷碗,被海洋化学物质牢牢胶结在一起,形成了巨大的“瓷盘”,但器型纹路依然可辨!
他又看到了一些锈蚀成一团的金属块,看形状像是铜钱;看到了雕花的木箱残骸,里面似乎还有东西…
幽暗的海底,寂静无声,只有自己呼吸器发出的嘶嘶声和水流拂过耳边的细微声响。
这艘沉睡了几百年的古船,仿佛一个被时间遗忘的宝库,带着历史的厚重与神秘,冲击着孟礼欢的视觉和心灵。
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震撼,甚至有一种想要顶礼膜拜的冲动。
这不再是记忆中的一个符号,而是真真切切存在于眼前的奇迹!
他伸出手,小心翼翼地触摸那冰冷的、布满附着物的船板,仿佛能感受到数百年前的风浪和船上水手的呼吸。
对讲机里传来秦海龙焦急的呼叫声,才将他从失神中唤醒。他最后看了一眼这海底奇观,开始上浮。
回到船上,脱下潜水装备,孟礼欢依然久久无法平静,脸色因为激动和寒冷而有些苍白。
“怎么样?亲眼看到啥感觉?”秦海龙笑着问。
“…说不出来…”孟礼欢摇摇头,声音还有些发颤,“太…太震撼了…就像…就像摸到了历史…”
初步勘察结果令人振奋。沉船保存状况比预想的要好,文物数量惊人!打捞方案立刻制定:先易后难,先从散落在船体周围的、容易获取的文物开始打捞,逐步清理船体内部。
大型起吊绞盘开始发出沉重的轰鸣声。退伍兵们两人一组,轮流下水。他们用特制的网兜和吊篮,将那些散落的瓷器凝结块、金属器皿等小心地收集起来,挂上吊钩。
甲板上,周卫国指挥着绞车,小心翼翼地将吊篮提出水面。每一次起吊,都牵动着所有人的心。当那沉甸甸的、沾满海底泥沙和海生物的收获被平稳地放在铺着软垫的甲板上时,都会引来一阵低低的欢呼。
孟礼欢也没闲着,他负责文物的初步清理和登记。用软毛刷和海水小心地刷去大块的淤泥,记录下物品的大致类别、数量、出水位置。虽然大部分还被凝结物包裹,看不清真容,但那些露出的青花纹饰、釉色,无不昭示着它们的古老与珍贵。
一个退伍兵从水下送上来一个密封得相对完好的小木箱,异常沉重。孟礼欢和周卫民用工具小心地撬开已经腐朽的箱盖,里面竟然全是金锭和银元宝!虽然表面有些发黑,但那沉甸甸的手感和耀眼的光芒,让周围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我的娘诶…”一个年轻的退伍兵忍不住惊叹出声。
秦海龙也深吸一口气,沉声道:“全部登记封存!注意纪律!这些东西,每一件都是国家的宝贝,不是个人的财富!”
他的话让有些发热的头脑瞬间冷静下来。大家继续有条不紊地工作,但干劲更足了。
第一天的工作持续到夕阳西下。收获远超预期:整整打捞上来三十多箱(筐)各类文物,包括大量的瓷器、金属器、钱币,甚至还有不少保存完好的漆器和丝绸残片(特殊的水下环境导致部分有机物得以保存)。
虽然每个人都疲惫不堪,身上沾满了泥污和海腥味,但看着甲板上那堆成小山的收获,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巨大的成就感和兴奋。
“探索一号”披着晚霞返航。船艉拖着长长的波痕,如同一条满载而归的巨鲸。
孟礼欢站在船头,回望那片重归平静的海域,心中感慨万千。初战告捷,不仅证实了沉船的存在和价值,更极大地鼓舞了士气。他知道,这只是开始,更复杂、更精细的打捞工作还在后面。
但他充满信心。有了这支精干的队伍,有了这艘可靠的船,更有那沉睡海底数百年的宝藏等待发掘,他们的深海寻宝之路,必将越走越宽!而他的名字,也注定将与这艘古沉船一起,被写入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