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渔猎东北:从街溜子到山海王 > 第79章 寒冬将至渔业歇,熊患临近乡邻忧

第79章 寒冬将至渔业歇,熊患临近乡邻忧(1 / 2)

几场强劲的北风刮过,辽东半岛的气温骤降。清晨,瓦檐下挂起了细长的冰凌,海边的浅水区结起了薄薄的冰碴子,踩上去咯吱作响。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干冷的、属于冬天的肃杀气息。

大海的颜色也变得深沉凝重,浪头裹着白色的泡沫,一次次凶猛地拍打着礁石和海岸,发出沉闷的轰响。出海变得愈发艰难和危险。“海龙号”和“海龙二号”每次归来,船体上都结着一层薄冰,船员们即使穿着厚厚的棉袄,也被冻得脸色青紫,手脚麻木。

收获也明显减少了。随着水温下降,鱼群纷纷游向更深、更温暖的海域,近海变得萧条。扎海参更是成了奢望,冰冷的海水能瞬间抽走人所有的热量,风险极大。

“不行了,欢子,这天不能再出海了。”老刘搓着冻得通红的耳朵,看着阴沉沉的海面,语气沉重,“机器都快冻僵了,人也受不了。再硬干,非得出事不可。”

孟礼欢站在码头,望着波涛汹涌、泛着铁灰色冷光的大海,点了点头。他虽然心急着攒钱买大船,但也深知大自然的威力,寒冬的大海,绝不是逞能的地方。

“歇网吧。”他做出决定,“把船拉上岸,好好检修保养。兄弟们也累了一秋天了,该歇歇了。”

消息传开,船员们虽然有些遗憾收入中断,但也大都松了口气。谁也不想在这鬼天气里拿命去搏。两条船被拖上岸,架在滚木上,开始了彻底的清洗、修补、上桐油保养。叮叮当当的敲打声和桐油的味道,成了码头冬日里独特的风景。

海上渔业进入冬歇期,靠山屯仿佛也随着气温一起沉寂下来。男人们多了许多空闲,聚在热炕头抽烟喝茶,吹牛打屁,或者修补着家里的渔网农具。女人们则忙着缝缝补补,腌制过冬的咸菜,准备过年的嚼裹(食物)。

孟礼欢也难得清闲下来,大部分时间待在家里,围着老婆孩子转,享受着重生以来最漫长的一段家庭时光。但他心里那根弦并未完全放松,沉船的诱惑和买船的压力始终悬在那里。他盘算着手里的积蓄,距离那梦想中的大铁船,还有相当遥远的距离。

就在这冬日的平静中,一个令人不安的消息像寒风一样,悄悄吹遍了屯子。

先是屯子最靠山脚的那几户人家,晚上听到了后院传来奇怪的响动,第二天发现鸡窝被扒开,少了两只下蛋的老母鸡,雪地上留下了几个模糊的、硕大的梅花状脚印。

接着,进山砍柴的人,在林子边缘发现了一些被撕扯碎的动物骨头和一大片被压倒的灌木丛,旁边的雪地里,脚印更加清晰吓人。

最后,是屯里的老猎户孙老爷子,在一次巡山时,远远看到一个黑乎乎、体型壮硕的影子,蹒跚着钻进了山腰一处背风的石砬子裂缝里。

消息汇总起来,一个令人心惊的结论浮出水面:屯子附近的林子里,来了黑瞎子(黑熊)!而且,它找到了一个理想的“仓子”(冬眠洞穴),就在离屯子不远的地方!

这下,屯子里可炸了锅!

“哎呀妈呀!黑瞎子蹲仓子了!这还了得!”

“离咱屯这么近,万一它饿急了,或者开春醒早了,跑下来可咋整?”

“俺家那猪圈可不结实啊!”

“孩子都不敢出门玩了!”

担忧和恐惧迅速蔓延开来。尤其是家里有小孩、牲畜的人家,更是提心吊胆。虽然黑熊冬眠期间一般不主动外出,但谁知道会不会有什么意外?万一它那个仓子不暖和,或者被惊扰了,提前苏醒,那对于靠山屯来说,就是一个巨大的、移动的威胁!

屯支书和队长也坐不住了,这关系到全屯人的安全。很快,屯部的大喇叭响了起来,召集各家各户当家的去开会,商量对策。

孟礼欢自然也去了。屯部那间不大的屋子里,挤满了愁眉苦脸的男人们,烟雾缭绕,气氛凝重。

“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老支书敲着桌子,“那黑瞎子蹲仓的地方,孙老爷子看过了,说那石砬子缝挺深,易守难攻,不好弄。但它离咱屯太近了,终归是个祸害。大家伙都说说,咋整?”

屋里顿时议论开来。

“还能咋整?组织人手,拿上枪,把它掏出来呗!”

“说得轻巧!那黑瞎子是好惹的?‘一猪二熊三老虎’,它玩意急了眼,枪都未必好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