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娃的满月酒,定在了一个秋高气爽的周日。
孟家小院一大早就喧腾起来,灶房里热气蒸腾,王秀娥指挥着请来帮忙的几个本家媳妇,煎炒烹炸,忙得脚不沾地。
院子里,借来的几张八仙桌擦得锃亮,长条板凳摆得整整齐齐。
空气中弥漫着诱人的肉香、鱼香和油炸食物的香气,勾得左邻右舍的孩子们像小馋猫似的,扒着院门框不肯走。
孟礼欢穿了一身崭新的的确良中山装,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脸上洋溢着抑制不住的喜气,站在院门口迎接客人。
韩晶晶也出了月子,穿着孟礼欢从省城给她买回来的红格呢子外套,虽然身形还未完全恢复,但脸色红润,抱着裹在红缎子襁褓里的海娃,坐在炕头上,接受着妯娌婆娘们一波接一波的围观和祝福。
“哎呦呦,看看这小家伙,长得可真结实!这大眼睛,像晶晶!”
“这额头多饱满,像欢子,将来肯定也是个有出息的!”
“晶晶你可真是好福气,儿女双全了!”
赞美声、欢笑声充满了整个院子。
屯里有头有脸的人物几乎都到了。
老支书、队长会计自不必说,连公社渔业办的干事也派人送来了贺礼——一个印着“红双喜”的搪瓷脸盆,算是给了天大的面子。
最重要的客人,自然是“海龙号”和“海龙二号”的全体船员及他们的家眷。
老刘带着老婆孩子,栓柱媳妇领着两个收拾得干干净净的娃,李老蔫扶着他那腿脚不便却笑得合不拢嘴的老娘,孟礼兵一家子更是全员到齐,孟繁森穿着新做的褂子,逢人便派烟,脸上的皱纹都笑开了花。
新船员石墩子、水生、马小军也带着家人来了,有些拘谨,但脸上都带着光。
马小军的爹娘更是拉着孟礼欢的手,千恩万谢,说给了他们家小军一条正道走。
院子里熙熙攘攘,热闹非凡。孩子们在桌凳间追逐嬉闹,男人们聚在一起抽烟喝茶,吹牛侃山,话题自然离不开海,离不开鱼。女人们则围着孩子和韩晶晶,说着家长里短,交流着育儿经。
晌午时分,酒菜上桌。大盆的红烧肉油光锃亮,整条的糖醋鲤鱼翘着尾巴,金黄的炸小黄花鱼堆成了小山,还有炖得烂乎的野鸡蘑菇、清炒的扇贝肉、凉拌的海蜇皮…全都是硬菜,彰显着孟家如今的底气和豪爽。
孟礼欢作为主人,端着酒杯(里面是低度的散装白酒),站起身,清了清嗓子。院子里顿时安静下来,所有人都看向他。
“各位老少爷们儿,婶子大娘,兄弟姐妹们!”孟礼欢声音洪亮,带着笑意,“今天俺家海娃满月,感谢大家伙儿赏脸过来,吃顿便饭,热闹热闹!”
他先敬了老支书和队干部,感谢组织的关怀(虽然是套话,但必须说)。又敬了各位乡邻,感谢平时的帮衬。最后,他重点转向了自家的船员们。
“这第三杯酒,俺得敬俺‘海龙号’和‘海龙二号’上的兄弟们!”孟礼欢目光扫过老刘、栓柱、李老蔫、孟礼兵,又看向石墩子、水生、马小军这些新面孔,眼神真诚,“没有兄弟们风里浪里跟着俺拼,就没有俺孟礼欢的今天,也没有俺家这热热闹闹的满月酒!啥也不说了,情谊都在酒里!俺干了!”
说完,他一仰头,把杯中酒一饮而尽。辣得他龇了龇牙,但心里痛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