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一听这话,人群骚动起来。
“对啊!台风过后是有好东西!”
“还愣着干啥!回家拿家伙事儿啊!”
“快去叫当家的!去海边!”
呼啦一下,围观的众人瞬间散了大半,一个个火急火燎地往家跑,拿桶的拿桶,找耙子的找耙子,呼朋引伴,像是要去参加一场免费的盛宴。
孙老歪跑得最快,连掉水坑里的铁锹都忘了捡。
孟礼欢看着瞬间空荡下来的胡同口,松了口气,赶紧和父母推着车往家走。
一进院子,闩上院门,王秀娥就拍着胸口后怕:“哎呦妈呀,可吓死我了!这跟抢似的!”
孟繁林也抹了把汗:“这下好了,全屯子都知道了。”
孟礼欢神色却凝重起来:“爹,娘,赶紧卸车收拾。咱们这头汤喝足了,见好就收。等会儿海边人一多,指不定乱成啥样,咱就不去凑那个热闹了。”
他深知,第一波收获是最丰厚的,等大部队一到,剩下的就是点残羹冷炙。而且人一多,为了争抢地盘、争抢海货,发生口角甚至冲突都是常有的事。自家已经捞足了本,没必要再去蹚那浑水。
一家人赶紧动手,把板车上的“战利品”卸下来。院子里顿时摆满了各式海货,腥气扑鼻,却让人心花怒放。
果然,没过多久,就听见屯子里喧闹起来,人们扛着工具,成群结队地往海边跑,脚步声、呼喊声、孩子的哭闹声响成一片,比过年还热闹。
又过了一会儿,开始有人陆陆续续回来了。收获自然是有的,但比起孟家那阵势,就差得远了。多是半桶蛤蜊,几条小鱼,偶尔有人捡到一两只不算大的螃蟹,也能引来一阵羡慕。
有人兴奋地展示收获,也有人垂头丧气,抱怨去晚了,好地方都被人占了,或者为了争一个水坑跟别人吵了一架。
还有几个心思活络的,故意从孟家门口路过,抻着脖子往院里瞅,嘴里说着风凉话:
“哟,繁林叔,你家这是掏着海龙王宝库了吧?发大财了啊!”
“欢子现在可真能耐了,这眼光毒啊!”
“有啥窍门也跟大伙儿说说呗,别吃独食啊!”
王秀娥在院里听着,气得想出去理论,被孟礼欢拉住了:“娘,甭搭理他们。咱自己个儿心里有数就行。”
他走到院门口,对着那几个探头探脑的人笑道:“几位叔伯说笑了,就是运气好,胆子大,去得早。海边东西还多着呢,你们再去转转?”
那几人碰了个软钉子,又见孟礼欢如今气势不同往日,讪讪地笑了笑,走了。
孟礼欢关上院门,背靠着门板,听着外面依旧喧嚣的屯子,又看看院子里这堆积如山的海货,嘴角微微勾起。
闷声发大财,才是硬道理。这风头,出一下就行了,可不能成了众矢之的。
接下来的日子,低调处理这些战利品,换成实实在在的票子,才是正经。
至于那些眼红和风凉话?就当是这丰收的伴奏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