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渔猎东北:从街溜子到山海王 > 第4章 金鳞满舱喜欲狂,集市叫卖初显能

第4章 金鳞满舱喜欲狂,集市叫卖初显能(2 / 2)

他此刻毫不吝啬地将功劳归给了儿子,虽然心里依旧疑惑,但脸上的骄傲却是实打实的。

王秀娥看向儿子,眼神里充满了震惊和难以置信,还有一丝小心翼翼的、不敢确定的欣喜:“欢子……这……真是你……”

孟礼欢笑了笑:“娘,赶紧找个大盆倒上海水养着,死的赶紧收拾出来,趁新鲜拿到镇上卖了。”

“哎!哎!好!好!”王秀娥这才反应过来,激动得手忙脚乱,赶紧回屋去找大木盆,眼角却有些湿润了。她不是因为这突如其来的财富,而是因为儿子这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居然知道干活了!知道惦记着卖鱼换钱了!这比什么都让她高兴!

西屋的门也开了,韩晶晶抱着丫蛋儿站在门口,看着院子里那筐耀眼的黄花鱼,也是满脸的震惊。她看看鱼,又看看浑身湿透却精神焕发的丈夫,眼神复杂极了。早上那尴尬又混乱的一幕还在脑海里挥之不去,此刻却又看到这样惊人的收获……这个男人,到底怎么了?

孟礼欢看到妻子,冲她咧嘴笑了笑。韩晶晶脸一红,下意识地别开目光,心里却像揣了个小兔子,砰砰乱跳。

一家人顿时忙碌起来。孟繁林指挥着,王秀娥和韩晶晶忙着找盆、打水、分拣。丫蛋儿也兴奋地围着鱼筐跑来跑去,小手试图去摸那些还在张嘴的鱼。

孟礼欢则负责处理那些已经死掉的鱼。他找来自制的刮鳞刀,搬个小马扎坐在院子里,动作麻利地开始刮鳞、剖腹、去内脏,清洗干净。那一系列动作流畅而高效,看得孟繁林和王秀娥又是一阵目瞪口呆。这刮鳞剖鱼的手艺,没有几年的磨练,绝对做不到这么利索!

孟礼欢心里也是感慨,上辈子在渔船上,这种活干了成千上万遍,早就刻进骨子里了。

很快,几十条死掉的黄花鱼被处理得干干净净,白生生的鱼肉在阳光下闪着光。活着的则被小心地养在盛满海水的大木盆里,还能保持新鲜。

“爹,娘,时候不早了,我得赶紧去镇上把这些鱼卖了。”孟礼欢站起身说道。黄花鱼金贵,越新鲜越值钱。

“我去吧!”孟繁林立刻说,“你歇会儿,划一早上了。”

“没事,爹,我不累。”孟礼欢摇摇头,“我去就行。镇上我熟……我知道哪儿能卖上价。”他这话倒不假,上辈子他混迹镇上各个场所,虽然没干正事,但对镇子的犄角旮旯确实熟悉。

孟繁林犹豫了一下,看看儿子坚定的眼神,又想想他今天神奇的表现,终于点了点头:“行,你去。骑你大姐家的自行车去,快些。把钱拿好了,别……别乱花。”他本来想叮嘱别又拿去耍了,但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怕不吉利。

“放心吧,爹。”孟礼欢郑重地点点头。

王秀娥赶紧用草绳把处理好的鱼串了好几串,又找了个旧水桶,装上养着的活鱼,盖上一层湿海草。韩晶晶默默回屋,拿了顶旧草帽递给孟礼欢,依旧没看他,低声说了句:“太阳毒,戴着点。”

孟礼欢心里一暖,接过草帽戴在头上:“哎,知道了。”

他推上大姐家那辆除了铃不响哪都响的破自行车,把鱼桶固定在后面车架上,鱼串挂在车把上,在爹娘期盼又担忧的目光中,以及韩晶晶复杂的注视下,蹬上自行车,吱吱呀呀地朝着镇上驶去。

靠山屯离镇上不算近,骑自行车也得半个多小时。土路坑坑洼洼,颠簸得厉害。孟礼欢却蹬得浑身是劲。夏日的阳光火辣辣地照在身上,汗水很快就浸湿了背心,但他心里却一片火热。

镇上比屯子里热闹许多。青石板铺就的街道两旁,有不少店铺,供销社门口人来人往。更多的是沿街摆摊的小贩,卖菜的、卖山货的、卖手工品的,吆喝声、讨价还价声不绝于耳。

孟礼欢没有像普通渔民那样,直接把鱼拿到水产收购站。那里价格压得低。他推着自行车,在集市里转悠了一圈,最终在一个相对热闹的十字路口停了下来。这里离几家工厂的家属院不远,下班时间人来人往,不愁卖。

他把自行车支好,取下草帽当扇子扇了扇风,然后深吸一口气,开始吆喝。

“哎!来看一来看啊!刚上岸的新鲜大黄花鱼嘞!活蹦乱跳!炖汤红烧鲜掉眉毛嘞!”

他的吆喝声洪亮,带着一股子市井的油滑劲儿,却又不会让人讨厌。这本事,也是上辈子混日子时练出来的。

这一嗓子,立刻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尤其是那“大黄花鱼”几个字,更是引人注目。这年头,黄花鱼可是好东西,寻常人家难得吃上一回。

很快,就有人围了上来。

“呦!真是黄花鱼!还挺大!咋卖的?”一个大妈拎着菜篮子问道。

孟礼欢早就打听好了行情,笑道:“大娘,您眼力真好!死的处理好的,一块五一斤。活的,两块!绝对公道!您去水产站问问,死的他们收都得一块二,卖出来更贵!我这儿新鲜,还便宜!”

他这话说的实在,价格也确实比供销社和水产站零售便宜一些。而且那鱼看起来确实新鲜,死的也处理得干净,活的在水桶里还在游动。

“给我来两条死的,炖汤喝!”大妈爽快地要了两条。

“好嘞!给您挑两条大的!”孟礼欢手脚麻利地称重、收钱、找零。

“小伙子,给我来一条活的!家里老人过生日,改善改善!”一个穿着工装的中年男人也说道。

“得嘞!大叔您孝心可嘉!保证新鲜!”孟礼欢捞出一条活蹦乱跳的大黄花鱼,用马莲草从鱼鳃穿过去,打了个结,递给对方。

生意开张,后面就顺利了。不断有人被吸引过来,你两条我一条,大多是买死鱼,图便宜。买活鱼的少些,但都是大条,价钱更高。

孟礼欢嘴皮子利索,又会看人下菜碟,见到干部模样的人就夸鱼有营养,见到家庭主妇就夸经济实惠,见到老太太就夸炖汤滋补。不到一个小时的功夫,带来的几十斤死鱼和活鱼就卖得差不多了。只剩下最后两条最大的活鱼,在水桶里悠闲地游着。

他算了算手里的钱,毛票加起来已经有将近一百块了!这在这个年代,绝对是一笔巨款!相当于城里工人两三个月的工资!

孟礼欢心里激动,正准备收摊,一个穿着蓝色中山装、梳着干部头、戴着眼镜的中年男人走了过来,看着桶里那两条硕大的黄花鱼,眼睛一亮。

“小伙子,这鱼不错啊!就剩这两条了?”

孟礼欢一看这人气度不凡,像是有点身份的,连忙笑道:“领导您好眼光!就剩这两条最大的了,活蹦乱跳,绝对是今天海里的鱼王!”

“嗯,不错。”中年人点点头,“我都要了。给我包起来。”

“好嘞!”孟礼欢心中一喜,赶紧捞鱼。

“等等,”中年人摆摆手,“不用包了,连桶一起给我吧,我拿着方便。多少钱?”

孟礼欢一愣,连桶都要?他这旧水桶不值钱,但……他脑子飞快一转,笑道:“领导,这鱼两块一斤,两条一共五斤三两,算您五斤半,十一块钱。这桶您要是喜欢,就算您一块钱,一共十二块,您看行不?”

中年人笑了笑,似乎觉得这小伙子有点意思,也没还价,直接从公文包里拿出皮夹,点了十二块钱递给孟礼欢:“行,就十二块。”

孟礼欢接过钱,心里乐开了花。这桶买新的也就块八毛,还是旧的,这等于多赚了差不多一条鱼钱!

中年人拎着桶,满意地走了。

孟礼欢仔细地把钱数了一遍又一遍,确认无误后,小心翼翼地将厚厚一沓毛票分开放进裤子口袋里,还用别针别好。他推起自行车,只觉得浑身轻松,脚步都轻快了许多。

他没有立刻回家,而是推着车在镇上转了一圈。他用卖鱼的钱,先去供销社称了两斤肥多瘦少的猪肉,又买了一包平时舍不得抽的“大前门”香烟,给父亲。想了想,又给母亲和妻子各自扯了几尺颜色鲜亮一点的的确良布料,给丫蛋儿买了几颗花花绿绿的水果糖和一个小小的、能捏响的橡皮鸭子。

看着手里的东西,孟礼欢脸上露出了满足的笑容。这才是人过的日子。靠自己的双手,让家人过上好日子!

他蹬上自行车,迎着午后的太阳,朝着靠山屯的方向,奋力骑去。车铃虽然不响,但他的心里,却响起了欢快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