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新书(1 / 2)

这位刚刚以《西游记》构建了瑰丽雄奇的东方神话史诗、以《三体》重新定义了科幻文学的思想高度、又以“问徵”之名携“万象之声”音乐会横扫乐坛,树立起全新艺术标杆的奇才。

他那变幻莫测、仿佛无所不能、永远在挑战未知领域的文笔与才华,此刻成为了许多人心中一抹特殊的、带着微弱希望之光的亮色。

【说起来……要是言吾老贼突然心血来潮,写一本探案小说,会是什么惊世骇俗的样子?】

【以他写《三体》时展现出的那种构建宏大世界观、设计黑暗森林法则的严酷逻辑思维和庞大架构能力,用来构思几个精妙绝伦、匪夷所思的杀人诡计和破解之法,应该也不在话下吧?】

【对啊!我怎么没想到!他连宇宙社会学、降维打击这种概念都能玩得转,设计几个现实层面的完美密室、不可能犯罪,还不是手到擒来?

以他那种对人性复杂面的洞察力,想想《三体》里对叶文洁、程心等人的刻画,写犯罪动机肯定也极具深度。】

【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有点期待,但又不敢太过期待。

毕竟隔行如隔山,探案小说需要的是另一种独特的匠心、对细节的极致考究,以及相关的专业知识储备,比如法医、毒理、痕迹学等等。

这可不是光靠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就能弥补的。】

这些零星闪现的念头,如同荒野中微弱的火苗,在部分读者和业内人士的心中闪烁、跳跃。

他们见识过言吾驾驭截然不同题材的惊人能力,从历史到神话,从科幻到音乐,每一次跨界都不仅成功,更是重新定义了该领域的可能性。

这种近乎“点石成金”的过往战绩,让他们的内心深处隐隐觉得,如果这个世界上还有谁能打破大秦联邦目前在硬核推理领域所面临的僵局与沉寂。

有资格与奥利弗·詹金斯这样的世界级顶尖高手在同一舞台上掰一掰手腕,那么最有可能的,就是那个永远不按常理出牌、不断将“不可能”变为“可能”的言吾。

然而,这一丝刚刚燃起的期待火苗,很快又被更为强大的理性思考和现实考量给压了下去。

【想想就好了,言吾刚在音乐界搞出‘万象之声’那么大的动静,正是如日中天的时候,怎么可能立刻又调转枪头,跑去写一个完全不同的文学类型?这转换幅度也太大了,完全不科学。】

【写硬核推理探案小说,需要大量扎实的专业知识积累,比如法医学、刑侦学、毒理学、痕迹学甚至心理学等等。

这需要长时间的阅读、调研甚至实地考察,不是光有惊人的想象力就足够的。

言吾虽然是公认的天才,但贸然涉足一个全新的、专业性极强的领域,风险实在太大了。】

【而且你们别忘了,言吾现在声望正隆,几乎是全民瞩目的文化偶像。所谓‘树大招风’,他如果在这个时候推出一部探案小说,必然会受到最严苛的审视和对比。

万一……我是说万一,写出来的作品在逻辑严谨性或者专业度上稍有瑕疵,不如《血色晚宴》那么完美,那岂不是砸了自己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金字招牌?

我觉得以他的智慧,不会轻易进行如此高风险的全新尝试。】

于是,这点刚刚在部分人心中燃起的、微弱的希望之火,在“不可能”、“难度太高”、“风险巨大”这一盆盆冷水的浇灌下,迅速地黯淡、摇曳,最终几乎熄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