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我们的小说已经牛逼到这个程度了!”
“连范德堡教授都说好!我看不懂也必须要买一套收藏!”
“言吾是我们大秦的骄傲!”
“以前总觉得顶级科幻是西方的专利,现在终于扬眉吐气了!”
书店里的《三体》系列被抢购一空,加印订单如雪片般飞向出版社。
各大电视台、网络媒体争相制作专题节目,邀请各路专家解读《三体》的魅力和其带来的文化现象。
“降维打击”、“黑暗森林”、“面壁者”等词汇,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到日常语言和商业语境中。
斯语,或者说言吾,这个名字,已然超越了文学的范畴,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一个思想符号,甚至是一种国家软实力的象征。
他所受到的关注和期待,也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
人们不仅在期待《三体》第三部的结局,更在好奇,这位能写出《西游记》和《三体》,能驾驭极致浪漫与极致理性的年轻人,他的大脑究竟还能为这个世界带来怎样的惊喜。
而在云顶苑,斯语平静地浏览着全球各地的赞誉报道,脸上并无太多波澜。
他知道,盛誉之下,亦是更大的责任与更严格的审视。
他将顾磊送来的一份关于成立“言吾全球读者俱乐部”的提案放在一边,目光落在了另一份报告上。
那是关于“未来视野实验室”在量子纠缠超距通信理论模型上取得初步探索性进展的简报。
外界的喧嚣,似乎永远无法打扰他内心的秩序与远眺的目光。
他正在将这份如日中天的声望,转化为更实质性的、可能影响未来的力量。
全球的赞美,于他而言,不过是这漫长征程中,如期而至的风景罢了。
全球赞誉的声浪并未在云顶苑的书房里激起太多涟漪,斯语依然保持着近乎严苛的规律作息。
然而,这股席卷世界的风暴却实实在在地改变了言究堂和他本人在联邦内部的地位与处境。
此前,斯语虽已声名显赫,但在某些传统势力或顶层圈层眼中,或许仍带着“奇才”、“异数”的色彩,需要观察与审视。
但如今,伴随着卡尔·范德堡等国际顶级学者的背书,以及《三体》所展现出的、足以影响全球思想格局的磅礴力量,一切微妙的平衡被打破了。
大秦联邦宣传部下属的文化发展委员会,正式向斯语发出了担任“特别顾问”的邀请函。
这并非虚职,意味着他获得了就国家文化战略、对外文化交流等重大议题直接建言的权利。
邀请函措辞恳切,提及“期望借助斯语先生在全球化语境下的独特文化视野与影响力,助力联邦文化事业走向新的高度”。
几乎在同一时间,联邦科学院也发来公函,聘请斯语为“名誉研究员”,隶属科学与人文交叉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