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荒》不再仅仅是一个朦胧的构想,而是逐渐有了清晰的骨架。
斯语计划将其打造成一个跨媒介的超级文化工程,核心是一部大型民族交响史诗。
辅以系列主题美术设定集、基于神话原型创作的现代舞蹈,甚至在未来条件成熟时,推出相关的开放世界游戏或动画巨制。
他并没有急于动笔创作具体的音乐,而是首先着手构建整个《洪荒》世界的底层逻辑和美学体系。
他需要为这个融合了地球神话与蓝星背景的宏大叙事,确立统一且自洽的“语言”。
深夜,书房只亮着一盏孤灯。
斯语面前摊开着《山海经》(此世界有类似古籍)、《大秦上古神话考》以及大量关于甲骨文、岩画、古代祭祀仪式的考古资料。
他正在尝试提炼一套独特的、适用于《洪荒》的“音乐符号系统”。
例如,他计划用特定序列的低沉鼓点和模拟风声、雷声的特殊器乐技法,来象征“混沌”与“开辟”;
用埙、篪等古老吹奏乐器的空灵、幽怨音色,代表那些先天神只的意志与情感;
用复杂多变的节奏型和不协和音程的碰撞,来描绘神魔之间的惨烈争斗;
而诸如“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等具体神话事件,则将拥有其专属的、极具画面感的主导动机和旋律主题。
这不仅仅是为交响乐配器,更像是在创造一门全新的、用声音讲述神话的语言。
工程量之巨大,构思之精微,远超他之前任何一次创作。
就在他沉浸于“洪荒”世界的构建时,一个意想不到的访客,带来了一份别样的邀约。
来访者是星辉艺术大学设计学院的院长许静教授,一位在国内外设计界都享有盛誉的学者。
她并非空手而来,而是带来了厚厚一摞设计图稿。
“斯语同学,冒昧打扰。”许教授开门见山,眼神中闪烁着学术探索的光芒,
“我们设计学院,尤其是数字媒体艺术和视觉传达专业的学生和老师们,深受你‘非遗焕新计划’和‘新交响’理念的启发。
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将前沿的科技手段,与深厚的文化底蕴相结合,进行视觉层面的创新表达。”
她将图稿在斯语面前展开。这些并非传统的绘画或设计,而是一系列充满想象力的概念图:
有的利用全息投影技术,将《青花瓷》的意境动态化,仿佛能看到青花纹样在虚拟空间中生长、流动;
有的尝试用生成式艺术算法,根据《春江花月夜》的诗词韵律,实时生成变幻无穷的抽象视觉画面;
更有甚者,构思了沉浸式交互装置,观众可以走入一个由《封神·序》音乐驱动的光影空间,用自己的动作影响“混沌元气”的聚散与“神魔”的显隐……
“我们希望能与你的‘言究堂’展开深度合作,”许教授语气热切,“以你提供的文化Ip和音乐作品为蓝本,共同研发一系列‘科技赋能文化’的视觉艺术项目。
这不仅是教学实践,更是对未来艺术形态的一次大胆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