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信函(2 / 2)

这番言论,如同在狂风暴雨中投下了一根定海神针,虽然无法立刻平息所有怒火,却成功地让大量陷入情绪漩涡的读者冷静下来,开始换一个角度思考。

许多原本叫嚣着弃书的读者,默默删除了评论,选择了“拭目以待”。

一些文学评论人也开始重新审视这个情节,发表文章探讨“悲剧美学”与“人物弧光”在武侠文学中的运用。

认为言吾此举虽大胆,却可能蕴含着将武侠文学推向更高艺术层次的野心。

斯语的围博如同一块巨石投入汹涌的舆论浪潮,激起的不仅是更高的浪花,更是一种深层的流向改变。

最初的爆炸性愤怒和谩骂,在这番充满哲思与力量的回应后,虽然并未完全消失,但势头明显减弱,言辞上也出现了微妙而确实的缓和。

启航中文网《神雕侠侣》的书评区,依旧充斥着大量的负面情绪,但仔细看去,已然有所不同:

【虽然言吾大大说得有道理,但我心里还是堵得慌……龙姑娘太可怜了。】(点赞 1.8w)

【唉,弃书是舍不得的,就是需要时间缓一缓。希望过儿能好好对龙儿。】(点赞 1.5w)

【妈的,尹志平这个畜生!老子还是意难平!但……言吾,我暂且信你一次,你要是后面写崩了,我喷死你!】(点赞 1.3w)

【‘共同承载最深的痛苦’……好吧,我被说服了。追下去,我要看他们怎么走出来。】(点赞 1.1w)

【心情复杂,既心痛又期待。言吾老师,请务必给龙儿和过儿一个配得上这份痛苦的未来!】(点赞 9k)

那些极端的、纯粹宣泄情绪的言论比例在下降,取而代之的是更多表达了“心痛”、“难以接受但选择相信”、“期待后续”的复杂声音。

读者们依然为小龙女的遭遇感到痛心,那份喜爱与心疼并未改变,但斯语的话像是一剂强心针,也像是一盏微弱的灯塔,让他们在情感的暴风雨中看到了坚持下去的可能和意义。

他们不再仅仅是被动的情绪发泄者,而是开始尝试着理解创作者的意图,带着一种“伤痕文学”般的预设,去期待故事后续的发展。

这种转变是细微的,却至关重要。

它意味着读者群体开始从单纯的感官刺激追求,向更深层次的情感共鸣和艺术鉴赏层面分化。

虽然争议远未结束,但最危险的堤坝崩塌的危机,似乎已经过去。

风暴眼暂时恢复了相对的平静,而所有人,都在等待着接下来的剧情,将如何印证斯语那番关于“成长”与“不朽”的誓言。

导演张黎,也在第一时间看到了这条围博。

他反复咀嚼着那几句话——“用布满伤痕的双手,将自己和彼此重新拼凑起来”、“因能共同承载这世间最深的痛苦,而成为不朽”。

他原本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眼中重新燃起了光芒。

“我明白了……”张黎喃喃自语,“他不是在毁灭,他是在锻造!用最残酷的火焰,锻造最坚韧的感情!这……这如果拍出来……”

他猛地站起身,对助理说道:“回复言究堂,我们的合作意向不变!不,是更加坚定了!我相信言吾先生!”

一场足以摧毁一部经典作品的舆论危机,在斯语这寥寥数语,却重若千钧的回应中,虽然未能完全平息,却已然被扭转了方向。

从单纯的愤怒与抵制,转向了带着伤痛、却更多是期待与思考的复杂情绪。

人们开始意识到,他们追读的,或许不仅仅是一个快意恩仇的武侠故事,更是一段关于人性、爱情与成长的深刻寓言。

而此刻,始作俑者斯语,在发完那条引发轩然大波的围博后,便不再关注后续的纷扰。

他的目光,已经投向了书桌上那份刚刚由顾磊送来的、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合作处的信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