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辛奇马尼0丹尼尔送的灵感胶囊+点个赞)
于是,在这个寒冷的冬季,云顶苑的琴室里,开始同时响起苍凉悠远的二胡声与清雅婉转的古筝声。
斯语的学习之旅正式开启。
他从最基础的持琴、坐姿、空弦练习开始,在两位风格迥异却同样深谙传统精髓的老师傅指引下,一步步地,试图叩开那扇通往古老音乐灵魂深处的大门。
他知道,这将是一段缓慢而需要极大耐心的旅程,但他乐在其中。
每一次指尖与琴弦的触碰,每一次对音准和音色的细微调整,都让他对脑海中的那些旋律,对脚下这片土地的文化根脉,有了更具体、更深刻的感知。
冬日午后,斯语刚结束一节酣畅淋漓的二胡课,送走了依旧话不多但眼中已带上几分认可之色的胡炳权师傅。
他习惯性地泡了杯热茶,坐在书房的电脑前,准备浏览一下新闻,放松一下因专注练习而略显疲惫的精神。
然而,当他点开围博图标的那一刻,映入眼帘的景象让他微微一怔。
热搜榜前列,赫然挂着好几个后面带着鲜红“爆”字的词条,每一个都充满了火药味:
#莱斯特傲慢言论#
#交响乐高级论#
#大秦音乐低级论#
#全网教莱斯特做人#
#大秦网友骂战输出#
斯语皱了皱眉,点进了第一个词条。
很快,他便理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事件的起因,是国际着名指挥家、以演绎德奥系交响乐闻名的奥斯顿·莱斯特,在带领他的皇家爱乐乐团完成一场备受瞩目的音乐会后,接受了本国一家权威音乐媒体的专访。
在谈到音乐艺术的等级与普世价值时,这位向来以言辞犀利、甚至有些刻薄着称的音乐大师,发表了如下一番高论:
“……毫无疑问,交响乐,以其复杂的结构、丰富的和声、宏大的编制以及对作曲家深邃思想的承载能力,站在了音乐艺术的顶峰。
它是理性与感性的完美结合,是人类智慧与情感的终极表达形式之一。
相比之下,某些地区流行的、结构简单、旋律重复、仅仅依赖于原始节奏和简单情感刺激的音乐形式,无疑处于较低的层次。
遗憾的是,我注意到在东方,尤其是在大秦联邦,似乎缺乏欣赏这种高级音乐的土壤和细胞。
他们的民众似乎更满足于沉浸在那些……嗯,怎么说呢,更直接、或许也更‘简单’的听觉愉悦中。
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文化上的遗憾。”
这篇专访很快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外网的各大音乐论坛、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播。
许多本就带着西方文化优越感的媒体和乐评人纷纷附和,盛赞莱斯特“敢说真话”、“指出了问题的核心”。
一些极端分子和种族主义者更是如同嗅到血腥味的鲨鱼,开始狂欢。
将莱斯特的“高级低级论”无限引申,肆意嘲讽大秦文化“缺乏深度”、“只能生产快餐式音乐”,甚至上升到了人种和文明的优劣比较。
这种充满傲慢与偏见的言论,如同一点火星,瞬间点燃了积压在大秦民众心头已久的民族情绪。
当这些消息和评论被搬运回国内的网络平台时,一场席卷全网的风暴不可避免地爆发了。
起初,是愤怒的声讨和理性的反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