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问徵也是他(1 / 2)

(感谢洗衣店铺送的灵感胶囊+催更符+啵啵奶茶)

法务部开始起草标准的音频改编授权合同范本。

版权部开始梳理旗下所有作品的音频改编潜力和市场价值评估报告。

内容部则开始拟定对改编作品的核心内容要求清单。

一套旨在规范市场、最大化Ip价值、同时保证作品质量的音频版权合作体系,正在快速成型。

顾磊意识到,这不仅仅是多一个营收渠道,更是将“言吾”品牌渗透到用户碎片化时间、进一步扩大影响力的重要战略布局。

而在清音阁后台,紧张排练的间隙,一种不同的变化也在悄然发生。

一些年轻的戏曲演员,休息时不再只是刷短视频或者闲聊,而是三五成群地戴着耳机,分享着同一个音频内容,脸上时而露出紧张,时而发出惊叹。

“师兄,你快听听这个!《鬼吹灯》!吓人但是贼带劲!”

一个刚跑完龙套下来的武行年轻弟子,兴奋地把一只耳机塞给正在擦拭额汗的凌云。

凌云接过耳机,有些疑惑地戴上。

正好听到一段关于昆仑冰川下神秘生物“霸王蝾螈”的惊险描述,那逼真的音效和紧张的叙述,让他这个习惯了舞台程式化表演的人,也感到一阵心悸。

他听了大约十几分钟,便摘下了耳机,轻轻吐了口气。

他对这种过于直接、旨在制造惊悚效果的题材确实不太适应,与他所追求的写意、传神的戏曲美学相去甚远。

但是,他无法否认,这个名为“言吾”的作者,其构建故事的能力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让他深感震撼。

“这就是……斯语先生写的另一个世界吗?”凌云心中暗忖。

因为《回马枪》这首歌,他知道了斯语除了众所周知的“言吾”外的另一个身份——“问徵”。

他回想起与斯语交流《回马枪》时的情景,那位年轻人沉静的外表下,果然蕴藏着如此磅礴而诡异的创造力。

从慷慨悲歌的《精忠报国》,到英姿飒爽的《回马枪》,再到这光怪陆离、危机四伏的《鬼吹灯》世界……

斯语的笔下,仿佛能容纳下截然不同的宇宙。

这种超越类型界限的创作能力,让凌云在钦佩之余,也更加坚定了自己要在戏曲创新道路上走下去的决心。

真正的大家,本就该如此博采众长,融会贯通。

与此同时,在《烽火北疆》庆功宴的某个角落,香槟杯碰撞的清脆声响和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

巨大的成功让整个剧组都洋溢着喜悦和放松的气氛。

酒过三巡,几位核心主创,导演陈远舟、制片人、还有几位关系紧密的投资人聚在一处相对安静的露台,享受着夜风,聊着更随意的话题。

聊着聊着,话题不知怎的就转到了近期其他火爆的文化现象上。

一位负责宣发的副总,抿了一口酒,笑着说道:“说起来,最近不光咱们的电影火,电台里有个节目也挺火,叫什么……《鬼吹灯》?

我司机天天听,说是吓得不敢晚上一个人开车回家了,但又忍不住要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