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惜百死报家国”—— 正是嬴战以及无数边关将士的铮铮誓言!
“忍叹惜 更无语 血泪满眶”—— 面对朝堂纷争、百姓苦难的悲愤与无奈。
“马蹄南去 人北望 人北望 草青黄 尘飞扬”—— 画面感极强,仿佛看到了大军北上,回望故土的复杂心绪。
“我愿守土复开疆”—— 点明了主角乃至整个民族守卫家园、开拓和平的终极理想!
“堂堂中国要让四方~~~~来贺!”—— 虽然这个世界没有“中国”概念,但可以稍作修改,如“堂堂大秦要让四方来贺”。
其蕴含的强盛、自信与威严,与电影最终想要传达的,历经血火洗礼后铸就的强国气魄完全一致!
无论是歌词的意境、气势,还是其中蕴含的悲壮、豪迈与深沉的家国情怀,《精忠报国》都与《烽火北疆》的剧情内核高度契合,甚至可以说是天作之合!
灵感迸发,斯语没有丝毫犹豫,立刻铺开稿纸,拿起笔,将脑海中那熟悉的旋律与歌词,结合这个世界的具体背景,进行了一些细微的调整后,迅速而流畅地记录了下来。
词曲完成后,他看着纸上墨迹未干的《精忠报国》,心中已然确定,这就是对方想要的那首歌。
不过,斯语并没有立刻将歌谱扫描发送过去。
尽管他效率极高,几乎在看完要求的当晚就完成了创作。
但他也考虑到,对方是带着极大的诚意,经由张黎导演引荐而来,并且提供了颇为详细的剧情资料。
如果自己这边回复得太快,显得不费吹灰之力,反而可能让对方觉得不够重视,甚至怀疑作品的打磨程度,显得有些敷衍。
于是,斯语将完成的歌谱妥善收好,决定先“晾”上一两天。
一方面让这个过程显得更符合常理,表明言究堂音乐是经过了认真思考和创作的。
另一方面,他也想利用这点时间,再默默地在心中将这首歌过几遍,确保每一个音符、每一句歌词都达到他心目中的最佳状态。
他准备在第三天,再让顾磊以正式的方式,将这首《精忠报国》的词曲小样以及合作意向,回复给“秦风映像”那边。
这份恰到好处的“延迟”,既体现了对项目的重视,也维持了“问徵”这块金字招牌应有的格调与分量。
第三天上午,秦风映像公司负责对接此事的制片主任,收到了言究堂音乐发回的邮件。
邮件里附上了一个音频小样文件,以及一份措辞严谨、表达了合作意愿的函件。
制片主任不敢怠慢,立刻将文件转发给了电影《烽火北疆》的总导演,陈远舟,并电话告知。
陈远舟导演此刻正在影视基地,进行着电影最后的补拍和收尾工作。
接到电话,他立刻让助理通知核心主创人员。
包括执行导演、编剧、艺术总监、音乐总监以及几位尚未离组的主要演员,暂时放下手头工作,到他的临时休息室集合。
小小的休息室很快挤满了人,大家脸上还带着片场的疲惫与些许疑惑,不知道导演突然召集是为了什么事。
陈远舟导演没有过多寒暄,面色沉静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他环视众人,言简意赅。
“言究堂音乐,‘问徵’老师那边,主题曲的小样发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