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烽火北疆(1 / 2)

(感谢鱼柒君送的催更符)

他转而看向斯语,目光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郑重与感激:“斯语小友,老朽……佩服!”

他感慨道,“不瞒你说,以往也不是没有人尝试过将戏曲与流行乐结合。

但大多只是浮于表面,要么是生硬地插一段戏腔,要么是把流行歌词用戏腔唱,不伦不类,甚至可以说是糟蹋了祖宗留下来的好东西。

可你这首歌,不一样!

大不一样!

不仅是词曲贴合,意境高远,最难能可贵的是这唱腔的融合,这念白的处理,你是真正懂戏,又懂如何让戏‘活’在当下的人!”

斯语谦逊地回应:“梅大师过奖了。

是凌老师功底深厚,梅师傅指导有方,我不过是提供了一个思路。”

“不,你这思路,是点睛之笔,是开路之石!”

梅若鸿大手一挥,情绪依然激动。

这样一来,他原本只是来看看的心思彻底没了,反而比梅永年和凌云还要投入。

他也不急着走了,干脆留了下来,加入了“闭关”的行列。

这位戏曲泰斗一出手,果然不同凡响。

他针对凌云某个尾音的处理,提出了更精妙的润腔方法。

对那段念白的气口、节奏,进行了更细致的打磨,让其韵味更足,同时依然保持现代感。

他甚至亲自示范了几个更具表现力的身段,将“回马枪”的凌厉与决绝展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这里,眼神要跟着枪尖走!”

“这个‘扛’字,腰腹要用力,显出分量!”

原本是师徒二人闭关,现在连梅若鸿大师也一同“销声匿迹”了。

这下,那几位当初怂恿梅若鸿前去探查的老友更是坐不住了,心里像有猫爪在挠。

“这到底是弄出了什么惊世骇俗的东西?连若鸿老哥都陷进去了?”

“不行,我得去看看!”

“同去同去!”

几天后,当梅永年小院里的磨合进入最后阶段,不仅戏班的乐师们(胡琴、月琴、阮、锣鼓等)全部到场,斯语通过顾磊找来的现代电子音乐制作人也带着设备加入进来。

传统乐器与电子音色开始碰撞、融合,试图寻找最和谐的共鸣。

这一天,正是第一次尝试完整合成配乐排练。

当凌云开口,传统乐队与经过精心编配的电子乐同时响起,那种既古朴又时尚、既熟悉又新奇的听觉体验,让在场所有人都精神一振。

凌云也更加投入,唱、念、做、打,全力施为。

“我愿为你一生守边疆!我学会那本领回马枪!”

高亢的唱腔与激昂的配乐完美融合。

“手持丈二枪 北战关外南过江!”

铿锵的念白与富有节奏感的电子鼓点相得益彰。

就在凌云舞动长枪,做出那个精心设计的“回马枪”亮相,音乐也推向最高潮的刹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