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花篮的、求签名的记者、想跟角儿说句话的戏迷……能把门槛踏破喽!
哪像现在……”他后面的话没说完,只是重重地叹了口气,摇了摇头。
那高朋满座、满堂喝彩、甚至一掷千金的盛景,与如今台下仅剩两位风烛残年的老人和一个偶然闯入的自己的凄凉现状,交织在斯语的脑海里。
这人走茶凉、繁华落尽的巨大落差,让他心中唏嘘不已,一股难以言喻的怅惘与不甘悄然滋生。
难道如此精美的艺术,就只能这样悄无声息地湮没在时代的洪流之中吗?
就在这种复杂情绪的激荡下,一段旋律,几句歌词,如同破开迷雾的灵光,骤然出现在他的脑海中。
尤其以一句“梅雪争春未肯降,雪却输梅一段香”开篇,意境清雅又带着不俗的格调。
紧接着,旋律层层推进,情感不断累积,直到一句“我愿为你一生守边疆”,如同积蓄了所有力量的火山轰然爆发,将整首歌的情绪推向了最高潮!
歌词的画面感极强,仿佛描绘了一位女子从红颜闺秀走向沙场将领的壮丽历程,其内核与《白翟夫人》的故事,与凌云那兼具柔美与英气的表演,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灵感稍纵即逝。
斯语立刻铺开纸张,拿起笔,将脑海中跃动的音符和词句迅速捕捉、记录下来。
一曲《回马枪》跃然纸上。
下午,斯语再次踏入了清音阁。
戏楼内依旧是他熟悉的景象,固定的两位老爷子,零星的空座,以及台上倾注了全部心力演出的演员。
仿佛这里是被飞速发展的时代无意间遗忘的一隅,固执地保留着旧日的光影与腔调。
一曲终了,演员谢幕。
这一次,斯语没有像往常那样直接离开或只是与两位老爷子闲聊。
他先是找到了正在柜台后默默核算着什么的韩班主。
“韩班主,打扰了。”斯语客气地开口。
韩班主抬起头,见是斯语,脸上立刻露出了热情的笑容,“是先生您啊,不打扰不打扰。
您今儿个觉得这出怎么样?”
“很好,尤其是凌老师的表演,每次看都有新的感触。”
斯语赞了一句,随即道明来意,“班主,我有个不情之请。
我想去后台见一见凌老师,有些事情想与他商量一下。
不知是否方便?”
韩班主闻言,脸上闪过一丝惊讶,但很快便被理解和信任取代。
若是别的陌生观众提出这个要求,他多半会婉拒,以免打扰演员休息。
但眼前这位年轻人不同,他不仅懂得戏,更是赠诗肯定了整个戏班的“匠心”,在韩班主心中,早已将斯语视作了难得的知音和可敬的客人。
“方便,当然方便!”
韩班主连忙从柜台后绕出来,亲自引路,“先生您这边请。
后台有些杂乱,您多包涵。
凌云他们刚下台,应该正在卸妆。”
他一边说着,一边为斯语掀开了那幅隔开前后台的深蓝色布帘。
“有劳班主了。”斯语道了声谢,这才在韩班主的示意下,迈步走进了那方对普通观众来说颇为神秘的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