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影视化(2 / 2)

其创始人兼首席导演张黎,更是圈内公认的“戏痴”,以拍戏认真、追求细节、甚至有些“偏执”而着称。

他几乎每周都会让助理联系顾磊,表达对《射雕英雄传》的喜爱和希望将其影视化的强烈愿望。

顾磊起初也是按照斯语的吩咐婉拒。

但张黎导演并未放弃,他亲自给顾磊打了一次电话,语气诚恳,没有一丝大导演的架子。

“顾先生,我明白言吾老师的顾虑。现在市场上粗制滥造的改编确实太多了。”

张黎的声音带着一种对艺术纯粹的热忱,“但我可以向您保证,也请您务必转告言吾老师,我对《射雕英雄传》是怀着敬畏之心的。

我不是想简单地把它拍成一部商业片,我是想把它当成一件艺术品来打磨。

郭靖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黄蓉的玲珑剔透,还有里面深沉的家国情怀……这些东西,不把它用影像完美地呈现出来,我觉得是种遗憾。”

顾磊被他的诚意打动,将张黎导演的话,连同“秦风映像”过往的作品列表、张黎导演的履历以及圈内人对他“艺术偏执狂”的评价,一并整理成了一份详尽的报告,提交给了斯语。

“老板,这位张黎导演,看起来是认真的。他过往的作品,比如《大漠孤烟》、《城南旧事》,虽然票房不算爆款,但口碑极佳,获奖无数,被很多影评人称为‘影像诗人’。他似乎真的非常热爱《射雕》这个故事。”

斯语看着报告,尤其是张黎导演那些画面精美、叙事沉稳、充满电影质感的作品片段,以及业内人士对他“为了一个镜头能等三天光线”、“演员台词差一个字都要重来”的评价,内心的坚冰开始有些松动。

他花了几天时间,仔细观看了张黎导演的几部代表作,又去专业的影评网站和论坛看了大量关于他和他公司的评价。

最终,斯语不得不承认,这或许是目前能找到的、最有可能不负原着的导演了。

他让顾磊安排了与张黎导演的一次视频会议。

屏幕上,张黎导演年近五十,头发有些花白,但眼神清澈而专注,提到《射雕》时,更是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言吾老师,终于能跟您交流了!”张黎语气激动。

“郭靖在母亲墓前的那段独白,黄蓉在轩辕台智夺打狗棒……这些场景在我脑子里不知道过了多少遍了!

我有信心,能用镜头语言,把您文字里的魂儿给拍出来!”

斯语看着这位充满激情和理想的导演,说出了自己最核心的担忧和要求:

“张导,我同意合作,是基于对您专业和态度的认可。

但我有一个前提条件,必须在合同里明确——剧本必须严格尊重原着精神,重大情节和核心人物设定不得擅自修改。

拍摄过程中,如果我方认定拍摄方向严重偏离原着,我有权随时叫停,并保留收回改编权的权利。”

这个条件,在业内看来近乎苛刻,几乎是将最终审核权交给了原作者。

张黎导演几乎没有犹豫,郑重地点了点头。

“可以!我完全接受!我想要的,就是原汁原味的《射雕英雄传》!您的这个条件,正好能帮我顶住资方可能塞人或者乱改剧本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