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那个叫周文斌的古诗协会成员,仅仅因为自己是网文作者,就充满偏见地写下那番刻薄批评,斯语心里顿时有些不爽。
“无缘无故针对我?”他撇撇嘴,“我吃个西瓜招谁惹谁了?”
他本来没想太高调,但既然有人把脸凑上来,不打回去岂不是对不起对方?
不就是诗吗?
他别的没有,地球上下五千年的诗词储备,那可是浩如烟海!
他立刻打开围博,手指在屏幕上快速敲击,又发了一条新的动态。
这次,他没有配图,只有简简单单的一首诗。
诗名:《苔》
他倒要看看,这次还有没有人敢说他的诗“立意浅薄”、“浮于表面”!
这条新围博一出,刚刚平息不久的舆论,瞬间又被点燃了!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这首名为《苔》的新作上。
周文斌原本看到言吾在他批评之后,非但没有理会他的“指点”,反而又发了一首诗,心中更是恼怒。
他觉得这网文作者简直是不知天高地厚,不把他这个“前辈”放在眼里。
于是他又暗戳戳地发了一条围博,虽未直接点名,但指向性极其明显:
“某些后辈,仗着有几分歪才,便目中无人。前辈好心指点,非但不虚心接受,反而变本加厉,继续卖弄,实非治学之道。望好自为之,莫要自误前程。”
“不敬前辈”这顶大帽子,无论在哪个圈子里,都是极其严重的指责。
一旦被坐实,很容易被打上“狂妄自大”、“品行有亏”的标签,对个人声誉和发展都可能造成毁灭性打击。
周文斌此举,不可谓不毒辣。
他试图用资历和圈子规则来压垮这个不按常理出牌的网文作者。
然而,他千算万算,没算到斯语随手抛出的第二首诗,威力远超他的想象。
《苔》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这首诗一出,如同在本就波澜起伏的湖面上又投下了一颗深水炸弹!
其蕴含的深刻哲理与独立不屈的精神,瞬间击中了无数人的内心。
不仅之前盛赞《西瓜》的陈明远教授再次发声,称其“于细微处见精神,于平凡中显真章,格调高古,寄慨遥深”。
更有其他多位在古典文学界、文化评论界享有盛誉的大佬级人物被炸了出来,纷纷转发并发表自己的赏析和赞叹。
“此诗咏物而言志,托苔藓之微躯,发生命之强音,真乃绝唱!”
“言吾先生大才!此诗格局宏大,非斤斤于辞藻者所能为!”
“初读似浅白,再读觉深沉,三读泪盈眶。我辈当如苔花,自有芳华!”
这些重量级人物的接连肯定,如同给斯语镀上了一层金光。
周文斌那套“不敬前辈”、“卖弄学问”的指责,在这些真正的权威大佬面前,显得如此苍白可笑,甚至有些滑稽。
面对如此阵仗,周文斌心里再不服,也不敢再硬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