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点街道启动会的红绸还没扯下来,一阵带着火药味的质疑声就把热闹的氛围浇了盆冷水——人群里突然挤出个穿西装、梳油头的中年男人,胸前别着盛景绿化公司的胸牌,手里攥着份皱巴巴的传统绿化方案,指着林小满的鼻子,声音洪亮得像扩音喇叭:林顾问,恕我直言,你这按植物需求规划就是纸上谈兵!植物哪有什么?不过是你们年轻人主观臆断!绿化搞了几十年,从来都是看效果、看经验,哪用得着跟植物?
全场瞬间安静下来,刚剪完彩的王局长脸上的笑容僵住,围观的市民和志愿者们面面相觑,李婷举着相机的手停在半空,镜头正好对准男人愤怒的脸。林小满手里的剪刀掉在地上,帆布包里的多肉瞬间炸毛,用只有两人能听到的声音咆哮:大胆!居然敢质疑我的需求!我要跳出去咬他!让他知道多肉也是有脾气的!
别冲动!你跳出去只会被当成盆栽扔了!林小满用意念按住它,表面上强装镇定:这位先生,请问你是?
我是盛景绿化的王总,男人拍着胸脯,咱们市70%的街道绿化都是我们公司做的,搞绿化我比你们懂!什么植物需求?无非就是你们想标新立异!植物就是植物,种下去浇水施肥就行,活不活看天意,哪需要这么多弯弯绕绕?
他扬了扬手里的方案:你看我们的方案,统一种银杏、玉兰,整齐划一、高端大气,领导喜欢、市民看着也舒坦!你搞什么侧柏、构树,长得歪歪扭扭,多影响市容?还说什么抗尾气、耐板结,我看就是为了省成本,找些不值钱的品种糊弄事!
帆布包里的多肉气得叶片发抖:歪歪扭扭怎么了?比你梳的油头好看多了!构树怎么了?比你的玉兰抗造一百倍!我要跟他理论,让他知道植物的需求有多重要!
老兰花慢悠悠地劝:别跟他一般见识,他不懂植物的苦。你让小满问问他,他种的银杏在主干道活了多久,玉兰每年补种多少。
林小满点点头,看着王总:王总,您说的银杏、玉兰确实好看,但据我们调研,您公司在城东主干道种的银杏,存活率只有38%,每年补种成本高达百万;玉兰在尾气浓度高的路段,叶片发黄脱落,不到半年就成了枯树桩,这就是您说的看效果
那是养护不当!跟品种没关系!王总脸一红,强词夺理,再说,绿化本来就是三分种、七分养,死了再补种就是了,总比种些不上台面的品种强!你们这方案太主观,没有统一标准,根本没法推广!
围观的人群里开始有人议论,一位大爷站出来说:我觉得小满团队说得有道理,之前城东主干道的银杏确实死得快,年年补种,看着都心疼!
是啊,我家小区的玉兰也长得不好,叶子总发黄,不如之前种的紫薇长得旺!一位大妈附和道。
但也有几位保守的市民跟着点头:王总说得也没错,银杏、玉兰确实好看,整齐划一的多气派!
植物哪有什么需求,就是你们想太多了,绿化不就是图个好看吗?
张胖子看不下去了,拎着他的保温箱挤到前面,指着王总:你懂个屁!你只知道好看,不知道植物活得多遭罪!尾气熏、土壤板结,换你你也活不长!我跟着小满团队救过多少植物,从月季到紫荆,按它们的需求来养护,存活率比你高多了!
他打开保温箱,拿出瓢虫样本盒:你看这瓢虫,专门吃蚜虫,比你用的农药环保多了,还不伤害植物!你种的玉兰,用农药都救不活,还好意思说养护不当?
王总瞥了眼瓢虫,不屑地说:张老板是吧?我知道你,卖多肉的,懂什么专业绿化?生物防治那套都是噱头,农药一喷啥问题都解决了,简单高效!
你才噱头!张胖子急了,手一抖,瓢虫样本盒掉在地上,盖子弹开,几十只瓢虫爬了出来,有的爬到王总的西装裤上,有的钻进围观市民的衣角,还有几只爬到林小满的帆布包上,对着多肉打招呼。
啊!虫子!王总吓得跳起来,使劲抖裤子,油头都歪了,快把这些虫子弄走!脏死了!
帆布包里的多肉兴奋地嚷嚷:瓢虫大军冲啊!咬他的油头!让他知道我们的厉害!
林小满赶紧蹲下来,小心翼翼地把瓢虫捡回盒子里,李婷举着相机拍个不停,嘴里念叨:这素材太精彩了!传统绿化vs生态绿化现场battle,还带瓢虫助阵!
刘宇推了推眼镜,拿出数据手册:王总,我们的方案不是主观臆断,而是基于12项环境指标和15项植物需求数据匹配得出的。比如构树的叶片吸附p2.5能力是银杏的3倍,根系耐板结程度是玉兰的2.5倍,这些都是有数据支撑的,不是凭空说的。
陈阳补充道:我们之前在公园和小区的成功案例也证明,按植物需求规划,存活率能提升30%-50%,养护成本下降40%,这不是省成本,而是科学规划。
数据?案例?王总嗤笑一声,都是你们自己编的!我种了二十年绿化,从来不信这些虚头巴脑的!植物没有思想,没有需求,长得好不好全看运气和养护,你们这套植物友好就是哗众取宠!
他转向王局长:王局长,您可不能被他们忽悠了!统一品种、统一规格才是绿化的正道,搞这些花里胡哨的,到时候植物死了,市民投诉,责任谁来担?
王局长皱了皱眉,没有立刻表态,而是看向林小满:林顾问,王总的质疑也有一定道理,植物需求这个概念确实比较新,很多人难以理解。你们有没有更直观的方式,让大家相信这不是主观臆断?
林小满刚要开口,耳边突然传来一阵密集的抗议声,是试点街道即将种植的植物们在:
太过分了!居然说我们没有需求!我们要阳光、要合适的土壤,不要尾气和农药!(侧柏)
他种的玉兰在主干道活不过半年,还说我们不值钱!我们活得久、能净化空气,比那些中看不中用的品种强多了!(构树)
我要开花给大家看,证明我们不仅有用,还好看!(紫薇)
老兰花,你快想想办法,让这个老顽固相信我们有需求!(多肉)
老兰花慢悠悠地回应:让小满带他们去看看之前拯救的植物,事实比数据更有说服力。
林小满眼睛一亮,对着王局长和围观群众说:王局长,各位市民,王总,口说无凭,不如我们现在就去旁边的春风小区看看,那里的社区街道我们已经按植物需求规划过,种了玉簪、绣球和薄荷,现在长势很好,居民反馈也特别好,大家亲眼看看就知道了!
去就去!我倒要看看你们种的是什么好品种王总梗着脖子,率先往前走。
围观的市民和志愿者们也跟着起哄:走!去看看!正好看看效果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