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弱宋铁血郎 > 第201章 兵临成都(二)

第201章 兵临成都(二)(1 / 2)

李庭芝所率川军主力如期抵达彭山,与赵昺、冉平所部长宁军会师。

没有过多的寒暄,两军汇合后稍作整合,兵锋再次北指,直逼成都府。

前方武阳、通津两处驿站。

守军稀松,在大军压境之下,几乎一触即溃,被迅速拔除。

大军未作停留,继续北上。

李庭芝则亲率两千骑兵,打起他那面元廷“南道宣慰使”的大纛,行动迅捷如风,出其不意地拿下了金牛古道上的咽喉要地——天回镇。

此镇乃成都府北面门户,军事地位至关重要。

其得名,源于唐玄宗李隆基避安史之乱入蜀,行至此处忽闻官军收复长安,遂“天子回銮”的传说,故有“天子回头处”之说。

赵昺听闻此地典故,嗤之以鼻。

在他看来,此地不过是一介昏君仓皇逃难时的暂歇之所,何足道哉?更何况大唐由盛转衰,乃至后续五代乱局,追根溯源,与玄宗晚年昏聩难脱干系。

一旁的李庭芝却是另一番心境。

他与赵昺并立于一处高坡,俯瞰着脚下这片在平坦田畴间蜿蜒展开的古道雄镇。

身旁这位,不正是自东南跨海、于蜀地再兴的少年天子吗?

此刻兵临这天回镇,光复旧都在望,岂不正暗合了这“天子回头”、重振乾坤的寓意?

老帅捻须,心中不免生出几分宿命般的感慨与豪情。

赵昺瞥见李庭芝脸上那若有若无的笑意,似是猜到其心中所想,却也不点破。

他目光转向北方成都方向,语气冷静与沉稳,轻声道:

“李帅,也速答儿在城内,估摸藏着四千蒙古精骑。此外,城防守军约两千,专职步卒两千,再加上各衙门能凑出的役丁杂兵,约四五百人。”

“若算上驻守九眼桥、合江亭码头的两千左右水师,其总兵力虽不足万,但那四千蒙古骑兵,确是块难啃的硬骨头。”

李庭芝闻言,神色骤然一紧。

他确实未曾料到也速答儿麾下竟有如此数量的纯正蒙古骑兵,这远超他之前的预估。

如此规模的骑兵若在平原展开冲击,或决意突围,确是心腹大患。

“水师那边,倒毋须过分担忧。”李庭芝沉吟片刻,开口道:

“宏业已率川军三千水师儿郎,沿江而上。他们打着速哥这面‘蜀地水师都元帅’的旗号,足以出其不意,以雷霆之势解决汪嗣昌那两千元军水师。”

言及此处,他话语中带着一丝讥诮:

“只是没想到,汪惟正竟把他儿子汪嗣昌扔在成都,只混了个水师副万户,倒是条意外的小鱼。”

“至于城防那边?”

李庭芝继续分析:“那刘延寿手下的两千守军,关键在于也速答儿。只要能依计诱其出城,施行斩首,擒贼擒王。”

“刘黑马这孙子……哼,承袭至今,爵位一降再降,如今不过一看门的副万户,心气能力,早已非其祖辈可比,麾下刘家旧部亦不足为虑。”

“想当年刘黑马本人,好歹肩任过也速答儿这西道宣慰使的要职,这才二三十年,子孙便沦落至此,可笑,亦可叹。”

二人立于坡上,春风拂过,带来远方成都平原的湿润气息。

赵昺唇角微扬,马鞭遥指前方那片刚刚经过乡民开垦、尚且空旷的田野。

“李帅,觉得眼前这片旷野,留给也速答儿和他的蒙古铁骑,作为最后的驰骋之地,如何?”

李庭芝目光顺着鞭梢望去,但见田野平坦开阔,看似是骑兵发挥的绝佳场所,但其间新垦的田垄沟渠隐约可见,边缘更有树林丘陵环伺。

他眼中神采乍现,立时明白了赵昺的深意,他当即抱拳,豪迈大笑:

“哈哈哈!官家慧眼!”

“此地,确实再好不过!正合我意!”

笑声一收,他神色转为肃穆,郑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