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招募的新卒陆续入营,重庆府内外的操练声日夜不息。
此番练兵,远非简单的行伍军纪、冲锋陷阵或弓马娴熟所能涵盖。
赵昺与李庭芝深知,欲在川蜀之地与元军长期周旋,乃至东出夔门,水师乃不可或缺之力。
幸而,得益于此前的重庆府守将速哥对水师的重视,停泊在嘉陵江码头的众多战舰、楼船皆养护得宜,如今尽数落入大军之手。
而那些原先劳作于元军水师的汉人辅兵、船工,也大多被保留下来,继续从事熟悉的船只维护与操纵工作。
然而,他们的心境却已截然不同。
昔日是为异族驱使,动辄得咎,备受屈辱;如今却是为汉家正统天子效力,更是追随那位传奇般从东南万里跋涉、亲临危地拯救黎民的少年官家!
这份宛若天降的希望与认同感,让他们心中积郁多年的阴霾一扫而空,转而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干劲与忠诚。
正因赵昺这份敢为人先的担当与光复故土的决心,他在重庆府的威望如日中天,所下政令,无不如臂使指,被勤勤恳恳地执行下去。
水师的招募,主要面向那些自幼在江边长大、熟谙水性的渔民。
然而,会驾船撒网,并不意味着懂得水上搏杀、舰队战法。
于是,操练这些“水上雏鹰”的重任,便落在了经验丰富的章广寨老卒肩上。
这些来自陇西的子弟,祖上多为汉人,与本地新兵在种族血脉上本无隔阂。
初到之时,他们心中难免惴惴,毕竟“归顺”二字背后,是身份与忠诚的彻底转变,岂能毫无波澜?
可相处下来,他们预想中的抵触与排斥并未出现。
无论是新兵还是协助训练的本地青壮,无不对他们的指导唯命是从,训练起来更是异常卖力,眼中仿佛燃烧着一团火。
起初,陇西子弟们对此感到困惑。但随着时日推移,他们渐渐明白了。
这是血海深仇凝聚的力量……
重庆府内,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亲人惨死在蒙古人的刀下。
在元廷统治的这些年月里,百姓过的哪里是人的生活?
昔日面对鞑子的淫威,他们只能将仇恨与恐惧深埋心底,噤若寒蝉。
如今,他们终于能拿起刀枪,在光复的旗帜下,向昔日的仇敌发起复仇。
是的,这就是复仇!面对这压抑了数十年的血债,谁能不热血沸腾,斗志昂扬?
更何况,如今率领他们的,是那位战无不胜的少年官家!
理解了这份沉痛与激昂,章广寨的老兵们心中最后一丝隔阂也烟消云散。
他们开始更加用心地传授技艺,与这群心中燃着复仇烈焰的新兵一同操练。
江风猎猎,战鼓声声,嘉陵江上,一支承载着国仇家恨的新生水师,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成长起来。
水师的招募进行得颇为顺利,得益于严格的年龄限制。
未行冠礼及未满十五岁者不得入伍,最终从数万依嘉陵江为生的渔民中,精挑细选出五千名热情饱满、水性娴熟的新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