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薪火(2 / 2)

少年天子深吸一口气,声音陡然拔高,穿透了整个广场上空:“刺桐城的父老乡亲们!朕,赵昺,今日站在这里,脚下踏着的,是吾辈祖先留下的土地,眼前看到的,是蒙尘已久、今日终得重光的华夏日月!”

他手臂猛地一挥,指向那杆上那颗狰狞头颅:“蒲贼之首,悬于此间,可祭得了你们枉死的父母妻儿?可偿还得清昔日屠城的血海深仇?朕坦言,偿不清。”

人群死寂一瞬,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哭嚎与怒吼。

赵昺的声音愈发激昂、压过悲声,胸腔起伏说道:“血债,必要血偿,今日,吾辈讨回的,不止是一颗仇寇的头颅,夺回的是这座城的根,是吾辈生而为华夏子民的尊严!”

“刺桐城的父老乡亲们…赵昺今日能站在这里,不是因为什么天命所归,而是因为…崖山之下,是无数忠烈之士用脊梁将朕顶出了那片血海。”

他提及“崖山”二字时,台下传来一片压抑的、感同身受的抽气声,那场惨烈的投海,是所有汉人心中最深的痛。

“朕知道……”赵昺的目光扫过人群,充满了坦率的悲恸:“昔年临安朝廷流亡至此,未能守住这里,最终弃城而去,辜负了你们的期望。朕也知道,你们中的许多人,或许早已对‘赵宋’这个姓氏,心生疑虑,甚至…怨恨。”

这句话直接说出了百姓深藏于心、不敢言说的想法,这份坦诚让百姓一阵愕然。

“你们该怨!”赵昺的声音陡然带上了一层深切的痛楚:“因为正是赵家宗室的无能,才引来了豺狼!才让蒲寿庚这等奸贼,有了可乘之机!”

台下百姓中,一位失去双臂的老者终于失控,用残臂撑着地,疯狂地以头叩地,嘶吼着:“报仇了!报仇了!”

一个少年攥紧了拳头,指甲掐进了掌心,他死死盯着台上的少年天子,内心不唠叨:“爹娘,报仇了!”

赵昺目睹这些场面,他的声音哽咽了。

却强自抑制着,那压抑的悲痛比嚎啕大哭更令人心碎,他迅速收敛情绪,声音再次变得铿锵有力:“所以,今日朕回来,不是以胜利者的姿态,而是以一个赎罪者的身份。”

“朕不是来要求你们效忠一个曾经抛弃过你们的姓氏,朕是来恳请你们——我们的血仇是一样的!”

“你们失去的是亲人、家园,朕失去的是国、是家、是几乎所有的血脉至亲!我们都被同一把刀砍伤过!如今,这把刀就在我们脚下!”

“过去的朝廷,或许让你们寒心。但今日站在这里的赵昺,不再是那个偏安一隅的弱主!”

“朕所倚仗的,不是虚妄的天命,而是你们——是所有被元虏、被蒲贼那等叛国逆贼所欺压残害的天下百姓!”

“许夫人!”他霍然转身。

“末将在!”许夫人早已泪流满面,出列跪倒。

“朕命你,即刻清查蒲党余孽,凡参与昔日屠戮宗室、残害百姓者,一经查实,立斩不赦!”

“以其家产,优先抚恤殉难宗室之后及城中所有受难之家,此事由五姓族老协同核查,务求公正,告慰亡魂!”

“末将!万死不辞!”许夫人叩首领命,语气中带着与少年天子同调的悲愤,她满门赴国难,如何不感同身受。

赵昺目光随即看向那几位族老,声音里带着显而易见的敬重,深深一揖。

“许公,蔡公,诸位耆老…昔日朝廷软弱,致令忠贞蒙难,奸佞横行。”

“赵昺在此,代赵氏先祖,向诸位谢罪,也致谢!谢你们在绝境之中,仍存忠义之心,护汉家元气不灭!”

“今日光复,非谁一人之功,实是万千义士百姓,不忘家国之根。往后安民理事,重整河山,赵昺仍需仰仗诸位,同心同德。”

几位老人顿时老泪纵横,嘴唇翕动,竟激动得说不出完整的话来,只是反复作揖,情状令人动容。

台下百姓早已哭成一片,他们从这位少年天子身上,看到了同样的痛,感受到了同样的恨,也终于看到了那股绝不低头的决绝力量。

“陛下……!”

“官家!我们跟您干!”

“杀尽胡虏!为亲人报仇!”

呼声如海啸般响起,充满了磅礴的力量与坚定的信念。

赵昺站在台上,承受着这情感的浪潮。

天子深宫闭九重,哪知黎庶泣寒穷。

莫道君王远闾巷,一枝一叶总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