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人入门的时候,其中一人压低了声音,语速飞快。
“度支主事有二人,其中杨主事性子好,待人亲和,另外一个吴主事有些傲气,看不起女子,嘴上刻薄。一刻钟前吴主事恰巧去了门下省办事,县主只管放心进去即可。”
萧绰笑着点头,“多谢二位。”
如今已是深冬了,天气越发寒冷,官员们都越发显得有些懒散。
官衙内,大官儿们个个揣着汤婆子,靠着暖炉看公文,舒适不已。
地位低些的官员没暖炉炭火供应,手被冰得都伸不直,在寒冷的室内,觉着坐立难安。
进门后往左行走五十步,一行人果不其然见到了一座楼。
门口竖立着一个大木牌,上书——度支司。
时不时有披着披风的人进进出出,行走间里边隐约能看到其中各色官服,看着忙碌不已。
萧绰收起目光,往前而去。
来到门口,她适时停住脚步。
芦火上前敲了敲门扉,“请问,支度的杨主事在么?我家宝安县主有事求见。”
此话一出,里面的人全都抬起头来,看向了门口。
只见,门口站着三人。
中间的,是一个披着兔毛披风的小姑娘。她的两侧,站着一男一女。
两人一左一右,皆是呈拥护的姿态。
里边的人打量门外的人,外边的人也在打量着里边的人。
靠着最里边的地儿,一左一右放着颇大的书案,一应物品看着规格也比附近的案几要高些。
此刻左边的位置是空着的,右边的书案后则站着一个儒雅的中年男子。
看来这就是刚才门口侍卫口中的杨主事了。
那男子闻言,往门口走来,“下官正是,不知县主到来,有失远迎,还请县主见谅。”
其他人也纷纷跟着垂手行礼,“恭迎县主。”
“大家不必多礼。”为首的少女轻笑一声,“大家继续做事罢。”
众人应声,又继续埋头算账。
一时间,算珠相碰声不绝于耳。
萧绰不动声色地打量着迎面走来的杨主事,脑中飞快运转。
支度,宸王给的 《百官志》中记其职为“掌天下租赋、物产丰约之宜,水陆道涂之利,岁计所出而支调之,以近及远,与中书门下议定乃奏。”
其中以郎中、员外郎为正副主官。
她来取钱,并不必找郎中、员外郎这种主官,找其下属的主事已是足够。
而户部向来是六部中油水最多的地儿,各方势力都想吞下这块肥肉。就连户部的小官儿都为抢手,没点背景和本事都坐不上。
她可不敢小瞧侍卫口中脾气很好的杨主事。
连侍卫都赞不绝口,只能说明杨主事这人必是比那吴主事要圆滑。
正思索间,杨主事已然到了跟前,“外边风大,县主里边请。”
设来待客的案几上,仅仅一会儿的时间,便被伶俐的小厮放上了热茶。
萧绰在他的指引下坐了下来。
杨主事面带笑容,一边给她倒茶一边笑,“县主可是来支取银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