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见他这些日子,都加班加点干了么?
独孤幸小心翼翼地观察着皇帝阴晴不定的脸色,还在斟酌着用词。
皇帝等了又等,都没下文,狐疑地抬头,看了他一眼,“到底什么事?说不说,不说回家陪姑祖母去,别杵在这儿。”
独孤行越发低着头,“陛下,我这些日子翻看史书,发现了一个事情。”
皇帝狐疑,这话骗狗呢?
这几日跟我一样加班加点的,还有时间看史书?
朕就看你编。
“然后呢?”
独孤幸提着心,“臣发现史书上,西周、西汉、东汉、三国、晋、南北朝各朝都有大雪灾连着大旱发生,尤其是汉武帝元鼎二年开始,雪灾旱灾连着来了好几年,死伤无数。距今,正好是十二个甲子,一个大轮回。”
皇帝默不作声。
“且通常各类灾害之间相互有联系。大寒之后大多会大旱,大旱之后,必有大涝,大涝之后,必有大疫,大疫之后,必有大饥,大饥之后.......容易发生些乱子。”
气氛越发压抑。
话都已经说到这儿了,独孤幸也没退路了。
皇帝不高兴,他也只能继续硬着头皮往下说。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臣觉得此事非同寻常,对我们现在或许有参考意义,所以就急着进宫禀报。”
良久,皇帝都没说话。
独孤幸猛地跪下,“陛下,天灾会不会发生我们并不能控制。只是微臣觉得不能等闲视之,我们若有所准备,若是发生了我们损失也能降到最低。”
皇帝冷哼一声,眼睛危险地眯起,“若不是知道你忠心为民,我还以为你要咒我呢。”
独孤幸越发低着头,“微臣不敢。”
在折子上写了阅,皇帝又拿起一本奏折,“那你说要有准备,有什么准备?你有法子了?”
听他语气缓和了下来,独孤幸提着的心放松了些许,“微臣听说,近日京郊有许多流民。甚至还有冻死在路边的,臣思索着,他们也无去处,便让人收留进京郊的庄子,给他们提供饭食住宿,让他们帮忙存储雪水。这些雪水来日,若是大旱,可以拿出来救济,若是无大旱,也可用做其他用途。”
“这般既可暂时解决流民,也存了水,又清理了雪,一举三得。这些日子,雪越发下的大了,若是整个冬日的雪都利用起来,想来来年大旱也不会太难度过。”
放下手中的折子,皇帝似笑非笑地瞥了他一眼,“你说的这些,都是你想的?”
似乎是没想到皇帝会这么问,独孤幸顿了顿,道了一声正是。
皇帝抬了抬头,眼含戏谑,话中却夹杂着寒意,“朕的独孤大人,你可是想欺君?”
“微臣不敢。”
独孤幸惊出一身冷汗,越发低着头。
皇帝敲了敲那叠奏折,笑得意味深长,“你这外孙女可真是厉害,又是精读史书,又是收流民存雪水的。原先岑儿说她极好,我还有所怀疑,这会倒是想见见这小女诸葛了。”
没想到皇帝全都知道了,独孤幸只能恭声,“陛下,我那小外孙女还是个孩子,什么也不懂,只是凭心意办事,心是好的。”没有冒犯你的意思,你大人有大量,别跟她一个小孩子计较。
察觉到他的心思,皇帝暗笑,“你倒是护着她,还想欺君,是怕朕对她发脾气不成?”
“微臣不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