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大家更直观地了解作战计划,他走上前来,指着墙上的舆图说:“这是狄道,这是陇山之西,这是临洮,这是绵诸,这是邠州,这是陈仓,这是雍城。我军分左、中、右三路出击。”
他指着舆图接着说,“我军可以兵分三路,分别从这里、这里,还有这里。即左路从大夏宫渡过漓水、洮水后经桴罕入狄道,然后沿渭水北岸东进。这条路线虽然路途较远,但可以避开秦军主力,出其不意攻击狄道。中路从临洮(注:公元前430年,狄道为今临洮,临洮为今岷县)入陇山之西,过渭水,与中路在陇山之西会合,与义渠大军会师后攻取绵诸。此路是我军的主要进攻方向,需要投入较多兵力。右路从宕昌经固城过武山渡渭水,直取绵诸,三军一同会战于陈仓,共取雍城。此役北路远途奔袭,大迂回包抄,压力较大,因此速度是关键,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指定地点,与其他两路军队形成合围之势。”
“这样做会不会兵力分散?”子荔皱着眉头问道。
姬过思考了一下,冷静答道:“秦军在西北的主要城池有五座,分别是狄道、临洮、绵诸、冀县、下邽。实际上我军需要单独夺取狄道和临洮,渡过渭水后,即可与义渠回兵一处,乘机夺取绵诸、陈仓、雍城。分兵三路,看似兵力分散,但实际上是为了让秦军分散注意力,无法集中兵力进行防御。而且,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各路部队的兵力部署,确保每一路都有足够的战斗力。”
“那能不能分成两路或直接就是一路?”小小提出疑问。
姬过耐心地解释道:“也没有绝对的行与不行,只是我军若攻击狄道,临洮的秦军就会派出援兵。如果我军攻击临洮,狄道和绵诸就会派兵增援。如果我们三路出击,秦军就会各自为战,进而达到迂回、包抄、分割聚而歼之的目的,这样可以打乱秦军的部署,让他们陷入混乱,从而为我们创造更多的战机。”
“但是有可能秦军的兵力会比我军的多,而我军兵力又分散,应该如何?”叶辰忧心忡忡地问道。
姬过坚定地说:“常言道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世上没有百分之百把握的战争,战争比拼的是计谋、兵力多寡、将士意志。战争的特点是它的突然性和不确定性,如果我们发动突然袭击,再加上我军高昂的士气,秦军是不堪一击的。”
“可是陈仓和雍城都在渭水以北,秦军肯定在渭水设立水师,我军如何渡过渭水?”姬墨问道。
姬过分析道:“当前秦国与魏国对峙于黄河渡口,主力水师都会被调走,留下一些不足为虑。左路、中路都在上游过渭水,水浅好过,唯一困难的是右路,水面宽,过河难。可以考虑左路、中路夹击秦军水师,右路在左路中路的掩护下渡河。我们可以先派小股部队进行试探性攻击,摸清秦军水师的部署和实力,然后再制定具体的渡河方案。同时,还可以准备一些渡河工具,如木筏、船只等,确保军队能顺利渡过渭水。”
“另一种方法,就是集中全部力量,直接出击陈仓,其间不需要翻越陇山,直线距离只有四天行程。但我军孤军深入,没有义渠军队配合,将十分危险。”
“还有没有其它方法?”安子问道。
姬过考虑了一下说:“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兵分三路,直取临洮,挥师东进至陇山之西,与义渠大军会师后,沿渭水北岸走绵诸,翻陇山,取陈仓,战雍城,这与义渠使者约定的方法一致,攻取雍城后,再回师攻打狄道。这种方法可以充分利用义渠的力量,形成强大合力。而且,我们可以在会师后进行充分的准备和部署,提高作战成功率。”
姬公子怎么对秦国的地形和情况了如指掌?”叶辰好奇地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