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狩猎野羊大捷后,羌族全族都如同被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以一种前所未有的热情与干劲行动起来。
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个个摩拳擦掌,他们穿梭在村邑的各个角落,忙着修建栅栏、搭建圈舍,一心扑在驯养野羊的工作上。
这些野羊倒也温顺,比较容易驯养,只要每天给它们足够的草料,过上几天就能乖乖听话。
只是这群野羊里有许多生产后的母羊和嗷嗷待哺的羔羊,它们正处于哺乳期,对食物的需求格外迫切。
可随着冬天的脚步逐渐临近,滨洮这个地方也慢慢进入冬春枯草季,母羊和羔羊面临着严峻的生存考验,在这种情况下,刈草就成了决定它们生死存亡的关键。
于是在姬墨的精心组织下,村邑所有妇女都行动起来了,她们手持简陋的工具,成群结队往野外乂草。
收割回来的牧草不能直接储存,还需要晾晒,妇女们将牧草均匀地铺在空地上,等牧草晒得差不多了,在村邑空旷地带堆成一个个草堆。
此时,老人们没有闲着,他们每天都会来到圈舍旁,细心给这些牲畜喂草。
过了一段时间,子荔又在筹划一件大事。
羌人一直以来都面临着食不果腹、朝不保夕的困境,子荔决心改变这种状况。
草原上生活着一种大型食草动物,被羌人称为犁(áo) 牛,它的声音像彘,所以又称彘牛。
这种牛背部有长毛,胸部、体侧、四肢和尾部有长而卷曲的毛,毛色黑褐,肩高达六尺以上,体重可达五六百斤以上,是滨洮族最理想的食物来源。
这种犁牛不仅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且有韧性、耐咀嚼、御寒冷,浓郁醇香。
更重要的是,这种大型野牛性格温顺,容易驯服和饲养,负重能力强,是理想的骑乘、驮运的工具。
前次围猎野羊的过程中,他们幸运地捕获了十几头犁牛,但如何大量捕捉这些犁牛,却成羌人的一个难题。
于是子荔把大家召集在一起,围坐在篝火旁,讨论将要进行的任务。
子荔站起身来,目光坚定地扫视着众人,说道:“族人们,我们不能一直过着吃不饱的日子,要想办法捕获更多的犁牛,让大家都能过上好日子。今天把大家叫来,就是想听听你们的意见,我们该去哪里捕捉,应该如何捕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