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三十,除夕。
登州,渤海之滨。
正如民谚所言,“雪窝子”登州在除夕黎明时分,展现出了其名副其实的一面。
后半夜开始飘落的鹅毛大雪,到了清晨已将山川、田野、屋舍、港口尽数覆盖,放眼望去,天地间银装素裹,琼枝玉叶,宛如一派纯净无瑕的北国仙境。
尽管天寒地冻,积雪没踝,但辞旧迎新的热情却丝毫未减。家家户户的烟囱里,早早便冒起了袅袅炊烟。
那是妇人们在为一年中最重要的一顿年夜饭——团圆饭而忙碌。
蒸年糕、炖猪头、炸酥肉、包饺子……浓郁的饭菜香气混合着清冷的空气,弥漫在每一个村落和街巷。
匆匆吃过早饭的孩子们,早已按捺不住兴奋,穿着臃肿的新棉袄,在雪地里追逐嬉闹,零星的爆竹声开始此起彼伏地响起,打破雪后的宁静。
大人们则在一片欢声笑语和相互的祝福声中,忙着贴春联、挂灯笼、清扫院落的积雪,准备着祭祖的香烛供品。
浓郁的年味驱散了严寒,也暂时掩盖了这片土地下涌动的战争阴云。
但是,在威海卫、刘公岛等被严格管制的军港内,气氛却截然不同。这里没有鞭炮,没有嬉闹,只有一种压抑到极致的肃穆与决绝。
沧州水师的将士们,沉默地吃完了可能是他们中许多人此生最后一顿的年早饭——特意加餐了的白面馒头和炖肉。
随后,在各自主官的带领下,他们排着整齐的队列,默默地登上各自的战船。
没有激昂的战前动员,只有军官们低沉而简短的口令和眼神交流中传递的无言信念。
就在这一片洁白与寂静中,一阵低沉而奇异的“突突突”轰鸣声,猛然划破了军港的宁静!
只见那艘代号“鲲鹏”的蒸汽铁甲船,巨大的烟囱中喷吐出浓密的黑色煤烟,与洁白的冰雪世界形成了刺眼的对比。
船身两侧那对巨大的明轮开始缓缓转动,碾碎港口的薄冰,翻起雪白的浪花,推动着这头低矮敦实的钢铁巨兽,以一种迥异于风帆时代的、充满力量感的方式,缓缓驶出了码头,融入了前方白茫茫一片、波涛暗涌的大海。
紧接着,上百艘“海蛇”快艇,如同被惊动的鱼群,纷纷升起了深色的风帆,它们体型小巧,行动迅捷,悄无声息地滑过水面,紧随“鲲鹏”之后,驶离了码头。
最后,是二十余艘约二百料的福船,它们悬挂着后勤与医疗的旗帜,满载着弹药、药品、淡水和食品,作为保障船队,也缓缓启航,汇入出征的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