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性格刚毅,极重气节,对父亲与清廷暗中往来、拥兵自重、罔顾北伐大业的行为,早已心怀不满,甚至数次在家族内部会议上直言顶撞。
他曾公开表示:“父辈尝言,我辈乃大明臣子,岂可效仿吴三桂、耿精忠之流,行那投敌叛国之举?当整饬武备,以图恢复中原!”
这个消息,让黄道周又惊又喜。惊的是郑家内部竟有如此分歧,喜的是这或许是一个绝佳的突破口!
郑森身为郑芝龙长子,在郑家军内部拥有天然的号召力和一批拥护他的年轻军官。若能争取到他的支持,或者至少是利用他与郑芝龙的矛盾,那么“夺回兵权”的计划,成功几率将大大增加!
“郑森……郑大木……”黄道周在书房内反复踱步,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
“此子素有贤名,刚烈忠义,或许……他才是这福建危局中的一线生机!”
他立刻秘密召见王文忠等人,指示他们调整策略,吩咐道:“今后接触,可稍偏向于郑大木公子麾下或与其亲近的军官。言语间,多褒奖其忠义之心,激发其报国之志。
但切记!绝不可提及我等具体计划,更不可直接与郑森接触!只需埋下种子,静待其生根发芽。
一切,需待时机成熟!”
一股暗流,开始围绕着郑家继承人郑森悄然涌动。
北方是轰鸣的钢铁与蒸汽,南方是无声的人心与算计。
大局的棋盘上,一颗可能影响未来东南格局的重要棋子——郑森的态度,正变得越来越微妙。
黄道周知道,他必须耐心,也必须抓住这稍纵即逝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