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就欠北风(2 / 2)

其次潜入船坞,“郑氏一号”船坞戒备森严,寻常人难以靠近。

陈七将目标锁定在了船坞外围,那些为船坞提供木材、桐油、麻绳等物料的小供应商身上。

通过平九郎的介绍,他结识了一个姓林的木材商人。陈七以高于市价一成的价格,长期向林氏订购一批特定的硬木,并要求对方提供详细的木材入库记录和船坞接收凭证,美其名曰“核对账目,确保品质”。

在频繁的交易和“回扣”攻势下,林老板放松了警惕,甚至偶尔会抱怨船坞的管事挑剔,工期紧张,以及船坞内部分区域管理混乱等情况。

这些信息,为判断船坞内部布局和寻找隐匿点的可能性提供了依据。

· 最后一步,拉拢内线。陈七选择了两个目标。一个是官仓负责夜间值守的一个老库丁,嗜赌,欠了不少外债。

陈七派手下伪装成放印子钱的,在对方被逼得走投无路时,“好心”地帮他还了部分赌债,只要求他“在某些晚上,听到特定信号时,稍微离开岗位一小会儿,去某个角落抽袋烟”。

另一个目标,是船坞里一个不得志的年轻工匠,手艺不错却因不肯巴结上司而备受排挤。

陈七通过费尔南多的关系接触到他,欣赏其手艺,并暗示北方有更好的发展机会和更公平的环境,先行建立感情,并未立即要求其做什么,只是偶尔让他帮忙带点“私货”进船坞,说是北方客户指定的特殊材料,要求存放在他工作的工棚里。

陈有银也没闲着,谍报司人员通过种种渠道将“礼物”南运。

最方便的就是商队夹带。利用往来南北的商队,将特制的陶罐混在真正的灯油、腌菜货品中。

这些陶罐做了特殊标记,内层是“烈火膏”,外层则是普通的油或腌菜,即使开箱检查,不打破罐体也难以发现异常。

渔船转运也是重要的一条路。 收买了几条经常往来于泉州与外海小岛之间的渔船。将高爆火药小心地密封在防水的油布包内,混在渔获或者压舱的石块中,趁着夜色,运送到预先选定的、荒无人烟的小岛洞穴或礁石缝隙中暂存。这些地点靠近郑家主要港口和航道,便于战时快速取用。

最难的就是物料混入。利用拉拢的林姓木材商和其他供应商,将少量“烈火膏”或火药,伪装成木材防腐剂、特制胶漆等,随着正规物料一起运入船坞区域,由被拉拢的年轻工匠接收,存放在其工棚的角落。

整个过程缓慢、谨慎,如同春雨润物,悄无声息。

每一次运输都经过精心策划,确保人员、货物、路线绝对安全。

陈七深知,任何一环出错,都将导致前功尽弃,甚至引来灭顶之灾。

时间一天天过去,在“海东青”小组不懈的努力和银弹攻势下,一批批致命的“礼物”,被巧妙地隐藏在了郑家海上巨兽的巢穴周围和内部。

它们静静地等待着,等待那一声来自渤海的号令,便将以烈焰与爆炸,给予这海上霸主最致命的后勤一击。

泉州的夜晚依旧繁华喧嚣,郑家的巨舰在港口内静静栖息,无人知晓,阴影之中,已然埋下了足以撼动其根基的种子。

陈七站在客栈的窗前,望着远处港口星星点点的灯火,心中默念: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而这股东风,必将由北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