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农时与海图(1 / 2)

小北冶村的炉火昼夜不熄,当第一场春雨悄然滋润齐鲁大地时,刘体纯意识到,春耕的时节已经到了。

钢铁是强军的筋骨,但粮食才是维系一切的命脉。

他不敢耽搁,立刻动身返回青州,召见了主管农事的彭飞。

彭飞是个实干家,皮肤黝黑,手指粗大,一身粗布衣裳还带着泥土的气息。

他正向刘体纯汇报着冬小麦的长势,手中一个小本本都不用看,直接滔滔不绝地讲:“……将军,去岁冬雪尚可,今春雨水平均,只要后续不遇大旱,夏收应当无虞。”

刘体纯点点头,走到悬挂的舆图前,看着山东乃至更广阔的北方区域说:“彭主事,粮食之事,关乎存亡,不可有丝毫懈怠。冬小麦要管好,但更要未雨绸缪。北方旱魃为虐乃是常事,你需加大力气,推广种植耐旱的谷子、高粱。”

他顿了顿,语气加重又道:“尤其是前年我们从南洋商人手中重金购得、在沧州试种成功的那几种新作物——玉米、土豆、红薯。此三物不择地力,耐旱抗灾,产量远超粟麦,实乃活命之宝。今春必须扩大种植,选派得力人手,将种子和种植法分发各州县,务必让百姓尽快掌握。”

彭飞眼中闪着光,他亲眼见过那些新奇作物的收获,对刘体纯的先见之明佩服得五体投地,连忙点头道:“将军放心!下官已遴选老成农官数十人,分赴各地督导。种子也已按比例分发下去,定不让将军失望!”

安排好农事,刘体纯心中稍安。而与此同时,一车车从小北冶村冶炼厂产出的优质铁锭,也开始源源不断地运往沧州、青州的各大工坊。

这些铁锭质地均匀,杂质极少,无论是韧性还是硬度,都远非以往土法冶炼的铁料可比。

工坊的工匠们如获至宝,敲击着银灰色的铁锭,听着那清脆远扬的声音,个个喜笑颜开。

“好铁!真是好铁啊!”

“听说这都是刘将军亲自指点,用新法炼出来的?”

“那还有假?小北冶村的人都传遍了!将军不仅懂兵法,会造神兵利器,连这冶铁之术也如此精通,真乃神人也!”

……

消息如同长了翅膀,迅速传开。结合刘体纯自崛起以来展现的种种不可思议之处——威力巨大的火器、精巧绝伦的工坊制品、如今这闻所未闻的炼铁术……一个传说在军民之中愈演愈烈:刘将军定是天上星宿下凡,特来扶保华夏,拯救苍生。

人们再看向刘体纯时,目光中除了以往的敬畏,更多了几分近乎迷信的崇拜与狂热。

这种无形的威望,正在转化为强大的凝聚力。

然而,刘体纯并未沉浸在这种氛围中。他清醒地知道,潜在的威胁来自四面八方。

这一日,他等待已久的关于东南沿海的详细情报,终于由谍报司统领陈有银亲自送来了。

书房内,门窗紧闭。陈有银将一份厚厚的卷宗呈上,轻声说:“将军,郑芝龙集团之底细,已初步查明。”

刘体纯展开卷宗,仔细阅读。情报显示,郑芝龙集团总兵力约十五万,对外号称二十万。

其核心力量乃是规模庞大的水师,人数高达十万之众!这支水师成分复杂,除了汉人,还大量招募了倭人、朝鲜人、安南人甚至吕宋人,堪称一支多国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