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末路密谋(2 / 2)

他的话没有说完,但意思再明白不过。

马士英耷拉着眼皮,缓缓接口,仿佛在说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

“老夫听说,豫亲王(多铎)和礼亲王(代善)都是宽厚之人,最是敬重我等世受国恩、知书达理的士大夫。前日,江北似乎还传来消息,说是但凡识时务、顺天应人者,不仅身家性命可保,原有的爵位田产,朝廷也一概承认,甚至……另有封赏。”

这话如同投入静湖的石子,立刻激起了涟漪。

“马阁老此言当真?”有人急切地问道。

“若是如此……倒不失为一条出路……”

“可是,这献城之功……”还有人担心功劳大小和日后地位。

赵之龙虽然人已降清,但他的影响仍在,他的选择似乎也成了某种范例。

当下便有几个早已通过隐秘渠道与清军暗通款曲的勋贵,不再掩饰。一个接一个开口了。

“还犹豫什么?!”一个性急的侯爷猛地一拍桌子,“难道真要等着饿疯了的乱民冲进府里,把咱们全家老小都剁了吗?还是等着城破之后,让那些杀红了眼的清兵……嗯?”他及时收住了话头,但意思谁都明白。清军破城后屠城的例子,可不是没有过。

“所谓献城,非为背主,实为保境安民!”另一个勋贵立刻为其披上了一层冠冕堂皇的外衣。

“避免满城百姓遭受战火荼毒,保全南京古城,此乃大仁大义!届时,你我非但无过,反而有功于新朝,有功于百姓!”

这番自欺欺人的话,却意外地得到了大多数人的默许和认同。他们迫切需要为自己的行为找到一个合理的借口。

。密室内的气氛迅速转变,从最初的焦虑恐慌,变成了如何“体面”地献城、如何争取最大利益、如何分配“功劳”的详细讨论。仿佛他们讨论的不是背叛和投降,而是一桩理所当然的生意。

就在这些勋贵们于温暖的密室内决定着满城军民命运的同时,南京城的街头,真正的崩溃已经开始。

饥饿最终压倒了所有的秩序和恐惧。小规模的抢劫开始爆发。

粮店早已被抢空,愤怒的人群开始冲击那些疑似囤积粮食的商铺和富户人家。

惨叫声、打砸声、哭喊声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响起。

“给我一口吃的吧!”一个衣衫褴褛的男人跪倒在地,对着空荡荡的街道哭嚎。

下一刻,他就被几个眼冒绿光的人扑倒,争抢他身上那件破烂的棉袄。

黑暗中,匕首的寒光闪过,为了半块发霉的饼子,就能轻易夺走一条人命。

秩序荡然无存,法律形同虚设。守城的兵士自身难保,根本无力弹压。

整个南京城,如同一个巨大的火药桶,而勋贵们密室中的决策,则正在亲手点燃那最后的导火索。一边是精心算计的背叛,一边是绝望疯狂的挣扎,南京城的末日,在内外交困中,加速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