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1 / 2)

初夏的晨光洒进指挥部,林峰站在刚刚更新的沙盘前。沙盘上,代表独立纵队控制区的蓝色区域正在缓慢而坚定地向四周延伸,无数面代表民兵小队、县大队的小蓝旗,如同雨后春笋般插满了晋西北的山川河谷。

“旅长,这是兵工厂周焕文送来的报告。”参谋将一份文件放在桌上,“‘启明星’冲锋枪生产线已调试完毕,日产可达十五支。他请示是否开始批量生产。”

林峰拿起报告扫了一眼:“批。优先装备各团侦察连和即将组建的骑兵部队。”他的目光落在沙盘北部,“巴特尔那边有消息吗?”

“有。乌云格格的第一批五十匹马已经送到。巴特尔连长正在组织挑选懂骑术的战士。”

这时,赵刚拿着一叠各地工作队的汇报走了进来,脸上带着喜色:“老林,好消息。马家峪民兵上周又打了个胜仗,用‘手术刀’手榴弹伏击了伪军一个小队。现在周边七个村子都成立了民兵队,还自发组建了联防。”

林峰仔细翻看着汇报:“告诉工作队,要帮助民兵总结战斗经验。仗可以小打,但每打一仗都要有收获。”他顿了顿,“另外,通知各团,从民兵和县大队中选拔表现突出的骨干,集中到纵队教导队培训。我们要建立正规军与地方武装的人才流动机制。”

同日深夜,太原日军司令部。

筱冢义男中将面色阴沉地看着桌上的一份地图,上面用红笔圈出了十几个村庄。

“一个月时间,”他冷冷地说,“这些地方的维持会几乎全部瘫痪,征粮队遭遇袭击二十三次,损失皇协军一百余人。诸君,这就是你们说的‘零星抵抗’?”

参谋长官低头道:“将军,敌人改变了战术。他们不再集中兵力,而是化整为零,依靠当地民兵……”

“我要的不是解释!”筱冢义男猛地拍桌,“立即制定‘夏季肃正’计划。调集第四十一联队、皇协军第三旅,对标记区域实施梳篦式清剿。特别注意搜寻八路军的新型武器和兵工厂位置。”

延安,军委作战室。

几位领导人正在研究晋西北送来的战报。

“这个林峰很有一套啊。”一位领导人指着地图说,“你看,他以主力部队为骨干,地方武装为脉络,民兵为基础,把整个晋西北都盘活了。”

“特别是向草原发展的思路很有远见。”另一人接话,“如果能建立稳定的骑兵部队,对整个华北战局都是个有力支援。”

“给独立纵队发报:同意其发展计划。另,总部将派遣一个十五人的干部团前往协助,包括骑兵教官和民运工作骨干。”

重庆,军统局晋西北站。

站长看着刚刚破译的电文,眉头紧锁:“共产党在晋西北的扩张速度超出预期。立即向局本部报告:建议加大对晋绥军傅作义部的援助,同时设法在蒙古部落中发展我们的关系。”

三日后,独立纵队临时训练场。

五十匹蒙古马在阳光下甩着尾巴,不安地踏着蹄子。巴特尔正在组织第一批骑兵选拔。

“骑过马的出列!”他高声喊道。

三十多名战士站了出来。其中既有从小在马背上长大的蒙古族战士,也有曾经给地主放过马的汉族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