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力扩充: 以原第一、二、三团为基干,补充大量优秀新兵和部分反正伪军经过教育后的合格人员,恢复并充实了三个主力支队的番号和编制,每个支队兵力恢复到三千人以上,战斗力更胜往昔。
· 新编力量: 利用反正伪军和部分新兵,并抽调骨干,新组建了一个第四支队,侧重于机动和攻坚,使纵队的拳头更多,打击方向更灵活。
· 地方武装升级: 各军分区的基干团和县大队也得以补充和加强,部分优秀的县大队开始向主力部队输送经过实战锻炼的兵员。
独立第一纵队的总兵力,在短短一个春季里,迅速恢复到并超过了“五号作战”前的水平,达到近四万人,且成分更加纯洁,士气空前高昂。
军事上的胜利和部队的扩编,对“磐石”兵工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根据地的部分恢复和对外通道的打开,一些急需的原材料得以少量输入。陈致远、周铁山等人带领全厂职工,开足马力,扩大生产。
“启明星”冲锋枪的月产量首次突破五十支大关,开始成建制地装备各支队的侦察连、警卫连和突击排。“雷公”手榴弹实现了系列化批量生产,成为纵队主力标配。那款结构简单的“民兵”式半自动步枪,也因为其易于生产的特性,开始大量装备地方武装和民兵,极大地提升了他们的火力。
更重要的是,根据总部指示和之前达成的协议,“磐石”再次接待了来自兄弟根据地的第二批“学习团”,将经过冬季极限考验后更加成熟稳定的“启明星”和“雷公”生产技术,以及“土法上马”的宝贵经验,毫无保留地进行了传授。八路军的军工血脉,正通过“磐石”这个节点,更加有力地流向其他战场。
站在青龙镇被摧毁的日军碉堡废墟上,林峰望着眼前这支兵强马壮、斗志昂扬的队伍,心中豪情激荡。脑海中,“燧人氏”系统的界面也泛着更加明亮和活跃的光芒。
【春季攻势目标达成。控制区扩大20%,兵力恢复至105%。】
【军工产能显着提升,技术扩散效应增强。】
【部队士气:高昂。实战检验新装备效果良好。】
【能源水平:30%。新模块‘初级战略预警’解锁条件已满足,是否加载?】
“加载。”林峰在心中默念。顿时,一股更宏阔的、带有某种预判性质的信息流融入他的感知,虽然模糊,却让他对周边更大范围的敌军动态有了一种隐隐的把握。
“老李,老赵,”林峰对身边的战友说道,“咱们这把刀,算是又重新磨亮了。青龙镇只是开始,鬼子不会甘心失败,更残酷的战斗还在后面。我们要趁热打铁,继续扩大战果,把咱们的根据地连成一片,让小鬼子在这太行山里,彻底睡不着觉!”
他的目光越过群山,仿佛已经看到了更加波澜壮阔的未来。独立第一纵队这股铁流,在经历严冬的蛰伏与淬炼后,正以更加汹涌澎湃之势,奔向抗战的新阶段。春雷已响,铁流再涌,这注定将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