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问题通过多种渠道的搜集和替代,得到了一定缓解。加工精度则依靠那几台宝贵的旧式皮带车床和工人们日益精湛的手艺,在缓慢提升。最关键的卡壳问题,在经过上百次的试验和改进后,终于找到了一个相对可靠的解决方案——改进了枪机闭锁结构和复进簧的强度。
当第一支不需要手工修配、零部件可以基本互换的“启明星”冲锋枪通过连续两百发子弹的可靠性测试时,整个“磐石”作坊沸腾了!虽然产量依然很低,每天只能组装出寥寥数支,但这标志着根据地自主生产自动武器的梦想,终于照进了现实。
沈明轩负责的“雷公”手榴弹改进型,也开始小批量试生产,并优先配发给了“利刃”分队和部分主力连队进行实战检验。反馈回来的消息令人振奋:威力巨大,可靠性远超老式手榴弹。
林峰亲自试射了新的“启明星”,抚摸着那还带着手工痕迹的枪身,对周铁山等人说:“同志们,你们这是在创造历史!每一支从这里造出来的枪,都是射向鬼子心脏的子弹!继续努力,扩大产量,改进工艺!
然而,风雪掩盖下的,并非只有独立纵队的蓬勃发展。“燧人氏”系统不断捕捉到危险的信号。
【日军无线电通讯显示,其正秘密向周边据点增兵,特别是炮兵和坦克部队。】
【内线确认,日军华北方面军制定了针对我根据地的“冬季肃正”计划,核心是“以路为链,以碉为锁”,企图用公路和碉堡将我根据地分割、封锁,然后逐步压缩。】
【情报分析:敌军可能利用黄河冰封期,试图从西面进行迂回穿插。】
更令人不安的是,来自国民党方面的消息。随着八路军在敌后的不断壮大,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摩擦也日益加剧。“燧人氏”系统监测到,邻近的国民党顽军部队异动频繁,与日伪方面似乎存在着某种默契。
山雨欲来风满楼。林峰站在指挥部地图前,看着上面代表日军和顽军的蓝色、黑色箭头,正从不同方向隐隐指向自己这片红色的区域,目光凝重。
“告诉同志们,”他对身边的赵刚和徐翰文说道,“鬼子亡我之心不死,顽固派也想趁火打劫。这个冬天,恐怕不好过。思想不能松,训练不能停,战备要升级!我们要做好同时应对两面甚至三面压力的准备!”
他顿了顿,语气斩钉截铁:“不管来的是鬼子还是顽军,不管他们耍什么花招,独立第一纵队这块硬骨头,都要崩掉他们满口牙!传令下去,各部队提高警戒,准备战斗!”
风雪依旧,但太行山的腹地,一股凛然的杀气已然弥漫开来。独立第一纵队这把经过深冬淬火的利剑,已然出鞘半寸,寒光四射,只待那惊雷炸响的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