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地火(1 / 2)

岩洞外的夜色浓稠如墨,仅有几盏马灯在营地关键节点投下昏黄摇曳的光圈,如同这片残破军团仅存的生机。林峰没有返回那狭小压抑的指挥部,而是信步走向营地边缘一处可以俯瞰部分山谷的土坡。清凉的夜风带着草木和泥土的气息拂面,稍稍驱散了连日来的血腥与焦灼。

他席地而坐,闭上双眼,并非休息,而是尝试主动去“触碰”脑海中那正在发生微妙变化的系统,以及那刚刚萌芽的、与脚下土地奇异的“连接感”。

集中精神,摒弃杂念。最初是一片混沌的黑暗,只有系统本身运行带来的微弱“背景噪音”。渐渐地,那凝聚的、带着“质感”的系统核心光点在意念中浮现,它似乎比之前更稳定了一些。林峰尝试将“注意力”投向这个光点,并顺着那丝若有若无的“地脉共鸣”延伸出去。

起初并无异样,只有一片空寂。但他没有放弃,如同一个初学垂钓者,耐心地等待着可能根本不存在的鱼儿咬钩。时间一点点流逝,营地里的声响渐渐平息,只剩下夜虫的鸣叫和远处哨兵偶尔的咳嗽声。

突然,一种极其微弱、仿佛来自大地深处的“脉动”,被他捕捉到了!

那不是声音,也不是震动,更像是一种……频率?极其缓慢,极其厚重,带着亘古不变的韵律。与此同时,一些更加破碎、更加模糊的“信息碎片”如同被这股脉动搅动起来的沉渣,断断续续地浮现在他的感知边缘:

“……石英岩层……共振节点……”

“……地下水流……电势差……”

“……生物电场……信息素标记……低功耗中继……”

“……非标准电磁波段……规避常规侦测……”

这些碎片化的概念彼此孤立,逻辑断裂,如同天书。但林峰的心脏却不由自主地加速跳动起来。他强行压制住激动,努力记忆着这些一闪而逝的碎片,试图从中拼凑出一点有用的信息。

他隐隐感觉到,系统似乎在尝试向他传递一种……基于现有自然条件和某种未知原理的、极其原始的“组网通讯”思路?这思路完全跳出了他对这个时代通讯技术的认知框架,更像是一种……基于对地球本身能量场和生物活动进行“借用”或“调制”的野路子?

这有可能实现吗?林峰毫无把握。这听起来更像是科幻小说里的情节。但系统与这片土地的特殊连接,以及这些凭空出现的知识碎片,又让他无法完全将其视为无稽之谈。或许,这是系统基于其远超时代的知识库(尽管残破),结合当前红军通讯极端困难、电台稀缺且易被侦测的现实,推演出的一条……理论上存在可能性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