恽代英也投来期待的目光。他知道,林峰不仅战术眼光独到,往往在战略层面也能提出一些发人深省的意见。
林峰感到肩上的担子从未如此沉重。他走到地图前,目光缓缓扫过那被蓝色堡垒线和箭头重重包围的红色区域。脑海中,系统那缓慢的修复进程,在这种巨大的战略压力下,似乎也陷入了一种凝滞。它无法提供破局的妙计,只能隐约地、模糊地感应到那来自四面八方的、不断增强的压迫感,以及苏区内部那虽然坚韧却在被不断削弱的“抵抗意志”。
他沉默了很久,大脑如同高速运转的机器,分析着各种可能性,又一一否定。直接突围?外线作战?在敌人重兵环绕、堡垒林立的情况下,无异于自杀。集中兵力,寻找敌人一路决战?敌人现在极其谨慎,根本不给这样的机会,反而会利用红军集结时进行轰炸和侧击。分散游击?固然能保存部分力量,但意味着放弃根据地,放弃人民群众,这与中国革命的道路背道而驰,也绝非中央所允许。
似乎,真的陷入了一个无解的困局。
“总指挥,政委,”林峰终于开口,声音带着一丝疲惫,但更多的是一种冷静到极致的分析,“目前看来,敌人这套组合战术,确实击中了我们的要害。他们利用绝对的国力优势,和我们打一场我们最不愿意打的消耗战、持久战。从纯军事角度看,短期内,我们很难找到一举打破其整体战略部署的有效手段。”
贺龙的眉头拧成了疙瘩,恽代英的眼神也黯淡了一分。
“但是,”林峰话锋一转,手指用力地点在地图上代表苏区腹地的位置,“破局的关键,也许并不完全在军事上,至少不在一两次战役的胜负上。敌人想困死我们,耗干我们,那么,我们生存和战斗的基础是什么?是这片土地,是这片土地上支持我们的人民!只要根还在,只要民心还在,我们就还有希望,敌人就永远无法真正征服我们!”
他的声音逐渐提高,带着一种信念的力量:“所以,我认为,在当前阶段,我们除了在军事上继续采取灵活机动的战术,尽可能杀伤敌人、保存自己,避免落入敌人‘放血’的节奏之外,必须将更大的精力,投入到巩固根据地、深入发动群众、坚持生产自救上来!这不是退缩,这是在为未来的反击积蓄最根本的力量!我们要让每一个村庄都成为敌人无法轻易吞下的硬骨头,要让每一片田野都能为坚持斗争提供哪怕微薄的粮食,要让每一个群众都成为我们的耳目和屏障!”
“同时,”林峰的目光变得深邃,“我们绝不能放弃在战略层面寻找转机的努力。敌人的堡垒并非没有弱点,漫长的战线必然存在衔接不畅和补给困难的问题;敌人内部也绝非铁板一块,派系倾轧、官兵矛盾、与地方势力的冲突,这些都是我们可以利用的缝隙。‘微光’虽然灭了,‘触手’虽然收了,但寻找缝隙的努力不能停!情报工作要更加深入,眼光要放得更远,不仅要盯着江西,还要关注福建、湖南,乃至敌人统治的核心区域,寻找任何可能引起敌人战略被动的机会!”
贺龙和恽代英听着,眼中的光芒重新凝聚起来。林峰的话,没有提供立刻破敌的妙计,却指明了在极端困难条件下,红军应该坚持的根本方向和可以采取的务实策略。
“立足自身,发动群众,保存力量,等待时机,寻找缝隙……”恽代英缓缓总结道,“这或许就是我们当前唯一正确,也是最艰难的选择。”
“他娘的,那就跟敌人耗下去!”贺龙一拳砸在掌心,眼中重新燃起斗志,“看谁先撑不住!传令各部队,调整战术,以营、连为单位,灵活出击,专打敌人的软肋和补给线,避免正面硬拼!地方上的工作,政治部要全力抓起来,生产自救运动要见到实效!告诉同志们,现在是考验我们意志的时候了!咬紧牙关,坚持下去!”
命令下达,红二军团这艘在惊涛骇浪中航行的战舰,再次调整了航向,以一种更加坚韧、也更加悲壮的姿态,迎向那似乎无边无际的黑暗与风浪。林峰知道,最艰苦的岁月,或许才刚刚开始。而他脑海中的系统,那缓慢到几乎停滞的修复,能否在这黎明前最深的黑暗中,迎来一丝破晓的契机?无人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