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不及细究,窑洞外传来了敌人搜索的脚步声和犬吠。危急关头,林峰来不及多想,他尝试着集中精神,回想刚才那“战场态势感知”的意念。刹那间,他感到一阵轻微的眩晕,仿佛脑海中有一张极其模糊、闪烁不定的“地图”试图展开,上面有几个极其黯淡的光点在移动,大致对应着窑洞外敌人搜索兵的位置和动向,但范围很小,且极其不稳定,时断时续。
“左边三个,右边两个,带着狗…正在靠近…”林峰压低声音,凭借那模糊的感知和自身丰富的经验,迅速做出判断,“不能等!从后面那个塌陷的缺口冲出去,那边暂时没人!”
战士们对林峰在这种环境下还能如此精确地判断敌情感到惊讶,但长期的信任让他们毫不犹豫地执行命令。小分队利用窑洞复杂的地形和夜幕掩护,从敌人意想不到的方向悄然突围,成功摆脱了追兵。
脱离危险后,林峰内心却波澜起伏。刚才那短暂的、模糊的感知,虽然范围小、不清晰,却实实在在地起到了作用!这证实了那不是幻觉,那个沉寂的、损坏的“系统”,真的因为某种原因(或许是他的伤势和极度的精神压力?)被短暂激活了!
回到临时驻地,林峰一边处理伤口,一边反复思索着“斗争能量”和“战场态势感知”。他隐约猜测,所谓的“斗争能量”,可能与他及部队进行的军事斗争、政治斗争有关。胜利、歼灭敌人、发动群众、巩固根据地…这些行为,或许都能产生这种能量,只是以前系统完全沉寂,无法吸收。而现在,系统似乎恢复了一丝最基本的汲取能力?
而“战场态势感知”,哪怕只是最初级、最不稳定的状态,在目前这种信息闭塞、敌情不明的困境下,其价值也无法估量!它能帮助他更有效地规避敌人埋伏,选择更安全的行军路线,甚至捕捉到稍纵即逝的战机!
但是,如何获取更多的“斗争能量”来修复和激活系统?目前部队处境艰难,打大仗不现实,小规模的袭扰缴获有限。林峰将目光投向了地图上另一个方向——敌人在赣江上的一个水上检查站。那里囤积着不少准备运往前线的物资,守军约一个连,位置相对孤立。如果能够打掉它,不仅能缴获急需的物资,或许…也能为那残破的系统,注入第一股像样的“能量”?
这是一个冒险。部队已经很疲惫,再次出击风险极大。但困守下去,情况只会更糟。而那个刚刚浮现的、关于系统的微弱希望,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林峰。
“必须打一仗,既要解决物资,也要…验证我的猜想!”林峰下定了决心。他召来赵永贵、周克明,提出了攻击赣江检查站的计划。
“风险很大,但值得一试。”林峰目光坚定,“我们需要这场胜利,不仅仅是为了粮食和弹药。”
赵永贵和周克明虽然担忧,但看到林峰眼中重新燃起的、那种他们熟悉的、敢于在绝境中寻找战机的光芒,最终选择支持。
计划迅速制定。林峰将亲自带队,以相对建制完整、士气尚可的第十四支队(王铁锤部)为主力,辅以纵队直属侦察分队,奔袭位于赣江中游的“三江口”检查站。
这一次,林峰的心中,除了对胜利的渴望,更多了一份难以言喻的期待。他渴望验证,那来自脑海深处的低语,究竟是绝境中的幻听,还是真正能够改变命运、引领他和这支队伍走向新生的…奇迹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