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没有立刻回答沙瑞金,而是将目光转向了自己曾经最得意的学生,祁同伟。
那眼神,复杂极了。
有老师对学生的审视,有同僚之间的博弈,还有一丝失望。
整个会议室的空气,都因为他这一个眼神而变得更加凝重。
李达康屏住了呼吸,他知道,自己的命运,此刻就悬在高育良接下来的每一句话上。
“同伟同志。”
高育良开口了,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份量。
“你今天在常委会上,句句不离法制建设,口口声声法律红线。”
“很好。”
“那我问你一个问题。”
高育良身体微微前倾,十指交叉放在桌上,像一个正在给学生上课的教授。
“我们搞法制建设,最终的目的,究竟是为了什么?”
这个问题一出,所有人都愣了一下。
这是什么意思?
不是在讨论大风厂吗?怎么突然开始探讨起法理的终极目标了?
祁同伟迎着自己老师的目光,没有丝毫退缩。
“为了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康!”
他的回答,掷地有声,铿锵有力!
“说得好!”
高育良猛地一拍桌子!
但他的脸上,却不是赞许,而是一片冷峻。
“为了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康!”
“那沙书记和达康同志,费尽心力稳住大风厂的局面,是为了什么?”
“难道不是为了那几千名下岗职工和他们背后几千个家庭的幸福安康吗?!”
“他们要是垮了,家就散了!老婆孩子吃什么?喝什么?!”
“你祁同伟的法制,是只存在于法条里的法制,还是能让老百姓吃上饭、过上好日子的法制?!”
一连串的反问,如同疾风骤雨,劈头盖脸地砸向祁同伟!
祁同伟的脸色,第一次变了。
高育良却没给他任何喘息的机会,继续说道:
“我们党一直强调,要实事求是,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大风厂是个什么情况?是个烂摊子!一个处理不好就要爆炸的烂摊子!”
“达康同志用超常规的手段,在最短的时间内稳住了局面,让工人拿到了钱,让工厂有了重生的希望!这叫不叫智慧?这叫不叫担当?”
“你倒好,站在这里,轻飘飘地一句‘破坏法制’,就要把所有人的努力,全部推翻?”
高育良的眼神变得锐利起来,甚至带上了一丝个人情绪。
“祁同伟,你是不是觉得去了一趟缅国,走了趟红毯,立了点功,回来就可以在汉东‘大放厥词’了?”
“你是不是觉得,只有你懂法?只有你心怀天下?”
“你这是典型的书生之见!是脱离实际的本本主义!”
这番话,骂得太狠了!
几乎是指着祁同伟的鼻子在训斥!
李达康的心,瞬间从谷底飞上了云端!
高啊!
不愧是高老师!
这水平,就是不一样!
沙瑞金的眉头也微微舒展。
高育良这番话,既维护了李达康,也给他这个省委书记解了围。
同时还敲打了祁同伟,可谓一石三鸟。
然而,所有人都没想到,高育良真正的杀招,还在后面。
他话锋一转,目光重新投向了沙瑞金。
“沙书记,各位常委。”
“我认为,同伟同志之所以会提出这样偏颇的观点,根子不在于他的思想有问题。”
“而在于他的位置。”
“他现在是咱们省的公安厅长,干久了,看任何问题,都习惯性地带着警察思维。”
“总想着抓人,判案,一锤定音!”
“但是,我们搞法制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的是统筹规划,需要的是春风化雨,而不是暴风骤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