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东人民,也绝不会答应!”
一番话说得是慷慨激昂,掷地有声。
可聪明人都听得出来,沙瑞金这是在偷换概念,画靶自打。
他把发改委的“审查”,直接定义成了“否定”和“抹黑”。
又把自己,摆在了“汉东人民利益”和“改革成果”的扞卫者位置上。
他这是要逼着所有人站队。
谁反对他,谁就是反对改革,反对汉东人民。
好一招道德绑架!
高!
实在是高!
就在众人心思电转之际,一个人影,猛地站了起来。
是李达康。
他的脸色涨红,拳头紧握,一副义愤填膺的模样。
“我完全拥护沙书记的决定!”
李达康的声音洪亮,在寂静的会议室里回荡。
“汉东的改革,每一步都走得无比艰难!京州的Gdp,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是我们一个项目一个项目谈出来的,一个工厂一个工厂建起来的!”
“谁要想摘桃子,泼脏水,我李达康第一个跟他拼命!”
“为了京州几百万老百姓的福祉,为了扞卫我们汉东的荣誉,就算丢了这顶乌纱帽,我李达康也认了!”
他说完,重重地坐下,胸口还在剧烈地起伏。
这番表态,堪称是教科书级别的。
既有高度,又有感情,还表明了自己不怕牺牲的决心。
一瞬间,就把自己和沙瑞金,牢牢地绑在了一起。
沙瑞金赞许地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神情。
李达康,果然是个聪明人。
也是个好用的工具人。
随即,他的目光转向了另一侧,落在了省长高育良的身上。
“育良同志,你是政府的班长,主管全省的经济工作,对达康同志的话,你怎么看?”
压力给到了高育良这边。
所有人的目光,齐刷刷地聚焦在了这位学者型官员的身上。
高育良扶了扶眼镜,镜片后的目光,沉静如水。
他没有像李达康那样激动,也没有立刻表态。
他沉吟了片刻,才缓缓开口。
“书记,达康同志的决心,我是赞同的。扞卫改革成果,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
他先是肯定了李达康,给了沙瑞金面子。
然后,话锋一转。
“但是,我们看问题,也要全面。”
“Gdp的增长,是成果。林立的高楼,是成果。”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在这些光鲜亮丽的背后,还有什么。”
高育良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朵里。
“我们汉东的贫富差距,正在拉大。城乡发展的鸿沟,也越来越深。”
“京州一个市的财政收入,比得上好几个贫困市的总和。”
“城里人灯红酒绿,一个月收入几万。”
“乡下人面朝黄土背朝天,一年到头,可能还挣不到一万块。”
“这些,难道不是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吗?”
“我们既要关心那些拿到改革红利的企业家,关心那些住进高楼大厦的市民。”
“更要关心那些在改革浪潮中,被甩在后面,甚至被牺牲掉的底层百姓。”
“新大风厂的工人,为什么对我们有那么大的怨气?”
“不就是因为他们感觉自己被抛弃了吗?”
高育良这番话,绵里藏针。
他没有正面反驳沙瑞金,却巧妙地把话题。
从“保卫改革成果”的政治斗争,拉回到了“如何解决发展不均”的民生问题上。
你沙瑞金要斗争,可以。
我高育良作为省长,得先管好全省人民的吃饭问题。
这叫,以退为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