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一石激起千层浪(2 / 2)

“所有牵涉到大风厂事件的人员。”

“无论职位高低,无论是什么身份,都要一查到底,依法处理。”

他的目光在侯亮平的脸上一扫而过,带着某种特殊的意味。

“我相信你,亮平同志,能够秉公执法。”

侯亮平的后背瞬间绷紧了。

沙瑞金这是在敲打他。

既肯定了他的功劳,又指出了他的“莽撞”。

最后还给他派了一个棘手的,甚至有些烫手的任务。

“是!请瑞金书记放心!”

侯亮平站起身,大声保证。

“我一定将大风厂事件彻查到底,绝不辜负您的信任!”

从沙瑞金办公室出来,外面的阳光有些刺眼。

侯亮平脸上的意气风发,已经被一层凝重的思索所取代。

他忽然明白,在汉东这盘棋里,他这颗“子弹”,或许飞得太快了些。

几天后,省委常委会二次会议召开。

会议室里,气氛比之上一次要轻松许多。

毕竟,政法系统的两大蛀虫被一举拿下,对于在座的各位来说,都是一件值得庆贺的政绩。

沙瑞金简单做了开场点评,肯定了近期反腐工作的成果。

话语间不点名地表扬了以侯亮平为首的办案人员。

侯亮平坐在靠后的位置,听着书记的表扬,腰板挺得更直了。

就在这时,一个沉稳的声音响了起来。

高育良扶了扶自己的金丝眼镜,清了清嗓子。

“瑞金书记,同志们,我说两句。”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都聚焦到了这位汉东省政法委书记的身上。

“何黎明同志的落马,我作为省政法委的一把手,负有不可推卸的领导责任。”

高育良一开口,就是一番深刻的自我检讨。

他的表情严肃,语气沉痛,仿佛真的在为自己用人失察而感到万分愧疚。

“这件事情,也暴露出了我们政法干部队伍建设中的一个深层次问题。”

“什么问题呢?”

他环视一周,缓缓说道。

“那就是,我们的部分领导干部。”

“长期坐在办公室里,脱离基层,脱离群众,缺乏一线实际工作的经验。”

“他们习惯于发号施令,习惯于看文件,听汇报。”

“一旦遇到复杂棘手的突发情况,就容易犯经验主义错误。”

“甚至被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最终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高育良的这番话,说得冠冕堂皇,滴水不漏。

他巧妙地将何黎明个人的腐败问题。

上升到了一个普遍性的,关乎干部队伍建设方法论的高度。

在座的常委们纷纷点头,深以为然。

就连沙瑞金,也露出了赞同的神色。

高育良见火候已到,话锋一转。

“鉴于目前何黎明同志空出的省政法委副书记一职。”

“对于维系我省政法系统的稳定至关重要。”

“我个人提一个不成熟的建议。”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最终落在了沙瑞金的脸上。

“我建议,由省公安厅厅长祁同伟同志,兼任省政法委副书记。”

所有人都愣住了。

谁也没想到,高育良在做完一番深刻的自我检讨之后,竟然会抛出这样一个重磅的提议。

这意味着,祁同伟将从一个单纯的职能部门一把手。

一跃成为整个汉东政法系统的核心领导之一。

他的权力,将得到空前的扩张。

高育良仿佛没有看到众人惊愕的表情,继续不疾不徐地阐述着自己的理由。

“祁同伟同志,大家都很熟悉。”

“他从乡派出所长干起,一步一个脚印。”

“在基层摸爬滚打了二十多年,基层工作经验非常丰富。”

“这次抓捕赵立冬和何黎明的行动,他作为主要指挥员之一。”

“表现出了卓越的指挥才能和过硬的政治素养。”

“让他来填补这个空缺,既能加强政法委的领导力量。”

“又能弥补我们之前所说的,部分干部缺乏基层经验的短板。”

“我认为,他是最合适的人选。”

高育良说完,平静地坐了下去,端起茶杯,轻轻吹了一口。

会议室里,静得能听到每个人的呼吸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