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找到了一张病房照片,拍摄于母亲入院初期。照片中的梳妆台和镜子与现在一模一样,甚至连墙上那幅褪色壁画的位置都没有变化。
但有一处不同。
照片里,镜子的边角刻着一道极细的划痕,形状像是一只蜷缩的手掌,又像是某种古老文字。
他拿出手机,调出之前拍下的镜面照片,放大到极限。果然,在镜面右下角,也有一道几乎看不见的划痕。
和照片中的一模一样。
这意味着,这道痕迹早在二十年前就已经存在,并且未曾被人改动过。
陈默用铅笔在纸上描摹下划痕的轮廓,试图辨认它的含义。他想起父亲曾讲过契丹文的一些特点:线条简练、结构复杂、常用于祭祀用途。
如果这真是契丹文,那它出现在这里的意义是什么?
他合上笔记本,抬头望向窗外。月光透过树叶洒落,地面斑驳。
突然,他注意到照片上的壁画线条,与那道划痕的走势极为相似。
他快步回到病房,打开手机闪光灯,照亮墙上的壁画。
图案早已褪色,但仍能看出大致轮廓:一个女人跪坐在地上,双手向上伸展,像是在祈祷,又像是在抓取什么。
而在她的头顶,是一轮残缺的月亮,边缘同样刻着类似划痕的纹路。
陈默的心跳加快。
这不是装饰性的图案。
这是某种仪式的符号。
他再次低头看向自己描摹的划痕,隐约意识到,它可能不是一个字,而是一个名字。
或者,是一个封印。
第二天清晨,陈默在疗养院附近的小书店找到一本关于契丹文的旧书。他花了两个小时翻阅,终于在一页插图下方找到了类似的符号。
书中注释写着:
“此为‘魂引’之意,用于引导迷失之灵归位。”
他合上书,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红绳。
母亲当年到底经历了什么?
她真的只是疯了吗?
还是,她一直在尝试唤醒某样东西?
陈默走出书店,阳光刺眼。他眯起眼,脑海中浮现出昨夜镜中自己的笑容。
那种笑容,不属于他。
也不属于任何人。
它来自镜子里。
来自另一个世界。
他握紧背包带,转身朝疗养院走去。
身后,书店橱窗的玻璃上映出他的身影。
那道身影,又一次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