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只有一个——虽然这一仗我们赢了,但我们付出了一百七十五名兄弟的生命。
他们永远留在了这片土地上。
今天我们享受荣誉、记功受奖,但真正该被铭记的,是那些无声倒下的战友。
没有他们的舍生忘死,就没有这场胜利。
所以,活着的人不能自满,更不该沾沾自喜。
我们要记住是谁用鲜血换来了今天。
明白吗?”
“明白!”周卫国、雷子枫、李大本事、杨志华、孙德胜等人齐声应答,声音铿锵。
苏墨微微颔首:“很好。
现在开这个会,还有一个目的——请各位谈谈这次作战中的体会、经验,也说说存在的问题和教训。
大家互相交流,取长补短。
只有不断反思改进,下次面对鬼子时才能打得更准、更狠,才能让更多弟兄活着回来。”
唯有持续积累实战经验,优化战术打法,提升整体战力,独*立营才能真正蜕变为一支铁军。
接下来,各指挥员逐一发言,分享各自的观察与思考。
这样的复盘极为珍贵。
李云龙、赵刚、楚云飞默默聆听,在心中消化这些难得的一线作战心得。
苏墨毫无保留地分享战略战术层面的内容,毕竟眼下同属抗曰阵营,团结协作至关重要。
但他也有所保留——有些底牌绝不能轻易示人。
例如兵工厂的存在,始终未提一字。
即便是系统奖励的巴雷特狙击枪、加特林机枪及其生产线,他也暂未急于兑换。
尤其是楚云飞在场的情况下,更要谨慎行事。
如今他是战友,可未来未必不会成为对手。
防人之心不可无。
雷子枫、李大本事、周卫国、孙德胜、杨志华等人纷纷陈述了自己的作战反思。
最后,苏墨做了全面总结,为这场战役画上了句点,也为下一战埋下了伏笔。
苏墨环视在场的战友们,缓缓开口:“刚才大家谈了不少想法,有总结,也有反思。
归根结底,问题集中在两点:一是兵员素质和实战能力,二是武器装备水平。
战士们的战斗力确实还有提升空间,尤其是这次上阵有不少刚入伍不久的新同志,训练时间紧、经验少,这是客观现实。”
原本编制超过三千人的独立营,经历这一仗后减员严重,如今仅剩一千五百余人,兵力缩水过半,由两个团打成了一个团。
战争就是这般残酷。
虽然重创了曰军第四旅团,可我方也付出了惨痛代价。
接下来,独立营必须进入休整阶段,同时抓紧发展力量。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至于武器的问题,你们不必担心,我会全力推动解决!很快,咱们营将迎来一次全面的装备升级!”
如果真能把整支队伍换成美式制式装备,那战斗力将不可同日而语。
这一直是苏墨心中所盼。
毕竟现在他们已经有了1加兰德步枪和134加特林机枪的生产线。
唯一的瓶颈在于原材料供应。
铜料的问题基本有了着落——新中村根据地附近发现了铜矿,开采已初步展开。
但铁矿和硝石依旧紧缺,这些才是制约兵工厂产能的关键因素。
正因如此,目前军工生产还无法达到理想效率。
苏墨语气坚定地说:“现在的装备虽算不上顶尖,但比起大多数捌陆军部队,甚至曰军普通联队,都要强出不少。
等换上新家伙,我们在火力上就能彻底压住对手!”
事实的确如此。
独立营的装备水准远超多数兄弟部队,即便面对曰军也毫不逊色。
只是尚不足以形成绝对优势。
“明白!”
周卫国、雷子枫、李大本事等人齐声应答。